放大圖片
又臨近一年中秋佳節,又到了和家人品茗食月餅歡聚的團圓之時。但你是否知道,有一位母親,十幾年來從未在香港陪自己的孩子度過中秋——從1998年開始,每年的中秋之夜,香港善啟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伍啟寧(Amy)都身在貴州山區,因為中秋通常是她們募資建立的希望小學奠基之日,所以她不能錯過。聽起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這位看起來柔弱的女子,卻十幾年如一日地,以超乎她外表的剛毅,撐起了一間又一間希望小學,所有善款都凝結著她的心血。每一年從4月份開始,她便會帶領義工們推廣慈善月餅,一直工作到中秋前的最後一天。而每個中秋節,她則會帶著善款中的滿滿希望,和代表了甜蜜期盼的月餅,前往貴州山區,支持籌備下一間希望校舍的破土動工。一塊小小月餅,卻可以構築起山區兒童們讀書的夢想。而當我們在與家人歡度佳節時,也請別忘記,有些人寧願放棄同自家親人共享天倫之樂,去織起內地最艱困地區貧兒的中秋之夢。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彭子文(部分圖片由善啟提供)
與月餅結緣的母親
見到Amy的第一印象,是位柔情女子,溫婉可人,正如她擁有的另一個溫柔身份——母親。生活在公共屋h普通家庭的她,最初與月餅結緣始於屋h中的獨居長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她所居住的沙角h中,經常可見到獨居的婆婆整日孤獨坐在樹下。時值中秋,Amy不忍心看到這些老人們被闔家團聚的氣氛所忽略,就和自己的朋友們每人拿些錢,自費買來一百多盒月餅,更叫自己的子女去送月餅給老人家們。一聲「中秋節快樂」伴著一塊月餅,溫暖了獨居長者的心。這善舉很快在老人們間口耳相傳,傳到了周邊更多鄰h。而第二年送出的100多盒月餅也加到了200、300盒……同時,當時的Amy參與到了中國貧困山區賑災義工活動中,她去到貴州、廣西、雲南等地區扶貧,見到讀不起書更沒有校舍可供讀書的孩子們,心疼起他們所虛度的本該學習知識的童年時光。她說:「那些孩子,和那些老人們一樣,好無奈。」她從而開始思躊:「我們可不可以做些甚麼?」
一種出乎本性的母性力量,讓她渴望為貧瘠荒蕪的山區中那些無法得到知識飽足的孩子,給予關懷幫助。1998年,善啟慈善基金會註冊成立,零行政費零薪酬,參與的義工是為同樣的良善祈願而聚首一起。「最開始大家一起去派月餅和生果給被遺棄的公公婆婆們,漸漸地需求增多,便決定每年開始賣慈善月餅。」慈善月餅是一舉兩得,既可以用賣出月餅的款項做希望小學,而一些純為支持慈善行為的買者,不食用的月餅還可以送給獨居老人。
Amy說,其實很多人都想做慈善,而做善事的真正凝聚力正是從一磚一瓦開始。「我們建的學校是用月餅堆起來的。」從籌錢到希望小學的奠基,每年都是將近半年的周期過程,十多年如一日,300多間學校在她和善啟義工們的堅持下建成,校舍對抗震等各方面的硬件要求也逐年提高。唯一不變的是她每一年都會前往貴州4至5次,像一位博愛的母親,內心容納下了貧困貴州想讀書的孩子們。她說只要接觸到那些孩子,感受自然會入心。
月餅牽動讀書的滋味
「我們的月餅可能並不算美麗,但卻充滿愛心。」誠然,記者所看到的月餅實物,簡單卻不失精緻,入口品嚐,也絕對美味。但因為零行政費,善啟成員們並沒有錢去做宣傳,他們賣月餅靠的是口耳相傳,所以更重視質量。「不落豬油和防腐劑,還加一盒有機茶。」
最令Amy感到開心的便是義工們買來市面上各個大牌月餅,和慈善月餅混在一起請人品嚐,4選1,被認可最好味的正是她們的月餅。有壓力才有成就感,而令Amy和義工們充滿壓力與動力的,正是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目光……義工隊伍由心懷善意的年青人組成,而他們也用盡一切可能的方式,去令人理解慈善月餅的意義。群發郵件、微博等平台都是他們的紐帶。Amy總對義工們說:「要放下自己。」不只是跟人隨便講一講,「不買就算啦」這種態度,而是真的要用心去讓人明白月餅背後的價值。香港人重視名牌效應,無緣無故去買一盒名不見經傳的月餅,需要一個足夠牽動人心的理由。即使如此,義工們的工作也要面臨諸多挑戰,更會有人質疑「是否真能起到學校?」但問心,無愧,便經得起一切懷疑與審視。
貴州即使今日仍舊是全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17年前Amy去到那裡時,當地居民一年收入幾十元,住宿條件極度惡劣、蟲蝕鼠咬,而今儘管平均年收入能提高到5,000、6,000元,但整體的貧困比例仍舊驚人,即使是人均生產總值居全國倒數第二位的甘肅,仍比貴州高出51.3%。因而每當人們質疑扶貧本身的必須性時,Amy會告訴他們:「你沒去過,所以不會知道。」
善啟興建的學校中,誕生了四五個考取清華大學的孩子,四川、上海、哈爾濱等地的高等學府中都有從善啟希望小學中畢業的學生。對Amy而言,他們就像善啟的子女。那些小朋友們沒有電視、收音機,讀不到雜誌,但他們最單純的笑容裡卻有著對讀書的深切渴望。如果你沒有親自見到那樣的渴望,便不會懂得是甚麼在支持著Amy和一眾義工們這樣堅持。他們只不過希望當中秋月光映亮那些山區孩子笑顏的時刻,也能點亮他們讀書的夢想。善啟賣的月餅,是甜的,甜在那些孩子們的心中。
慈善之路 全賴你我
義工隊伍是支撐慈善月餅能十幾年不間斷賣下來的重要力量。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在付出最大的心血做著唯有精神回報的實事。黃子桉是其中來自深圳的一位義工,他高中開始便參加深圳義工聯,是深圳最早的一批義工之一。當他最初見到善啟在做的事情後,便能感知到其真實性。
「因為那些連車都通不到的山區,一般人根本不會關注。」其後他親自上門到善啟探訪——毫無預知地進行,他說這樣可以見到一個組織的最真實狀態。當時他正撞到會員們在處理物資,打算送衣服、棉被與書包給貴州的孩子們。那也成為了他正式加入善啟的契機,從09年他便開始參與中秋為孤寡老人送月餅和生活用品,後來更前往貴州為希望小學奠基、親眼見到孩子們的狀況和對讀書的渴望,慈善之路正是仰賴這樣的憑著熱忱之心身體力行的參與者,才更讓人具有動力。
對Amy而言,年青義工們更像她自己的孩子們一樣,她依賴他們,正如他們也依賴她。他們一路走下去,不單是靠著對貧困孩子感性的同情,更是靠著堅信可以改變的信念。
此前中國紅十字會爆出慈善醜聞後,記者不禁質疑是否會對善啟的慈善工作帶來負面衝擊。出乎意料的是,義工們的答案是否定的。正相反,一班朋友會打電話給Amy:「那些崇拜名牌效應的人們,現在不會再盲目相信有名,就是好的啦。」但做實事無時不刻都經得起考驗。
誠如Amy所說:「在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你想知道一件事的真假並不難。」所有的賬目都可以公開,所有的實地考察都更為歡迎。他們怕的,反而是人們不聽不問不理,以無所謂的態度「買了月餅便像完成任務」。心是最珍貴的行善之石,正是這份心意,會讓許多義工們寧願用盡年假再搭上來回路費,不畏艱辛地每年前往貴州,看一看學校,看一看孩子們。所謂「溫暖人間」並非空泛的口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唯有集眾人的力量,才會有不斷的支持,才會令人更不忍放棄。而這條路上,一樣需要你的熱心,或是哪怕些微的關注。堅持信念需要的是明事理,和有勇氣。倘若我們都能盡些微薄之力,去關注這些善良人們在做的事,貴州的更多孩子便會有新的學校,感受到知識的動人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