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珠三角地區加快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增強了產業發展後勁,為區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雙轉移 拓內需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此同時,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長期積累,突出表現在需求結構失衡、供給結構不協調、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損害大、空間佈局不夠合理等方面。因此,在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經濟轉型升級被擺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2008年至今,廣東通過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內外市場並舉擴大內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三招齊施,為廣東經濟探索了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廣東的轉型升級,亦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唐苗苗、藺廣凱
人均GDP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平均收入水平、工資成本的重要指標。中國最富裕的省份是,人均GDP一直排全國第一的浙江,中國最窮的省份則是,人均GDP排名倒數第一的貴州。1995年,浙江省的人均GDP是貴州的4.46倍,2004年,這個數字擴大到了5.64倍,由此可見中國區域差距之大。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既有位於全國發達城市序列的廣州、深圳,位於全國經濟最發達區域序列的珠三角,同時又有位於全國最貧困縣序列的東西兩翼及山區縣。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的話來說,廣東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就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遇到問題的集中體現。因為率先發展,廣東也率先觸碰到了傳統發展模式的天花板。
最終,從產業和勞動力入手的「雙轉移」發展戰略得以實施,廣東正是借助「雙轉移」這個有力的支點,撬動了經濟結構全面調整的齒輪。廣東消除其轄區內富庶的珠三角地區和貧困的粵北及東西兩翼之間的差距,對於中國經濟均衡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