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全省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接受表彰。
實際上,民工荒困擾廣東已有多年,但並沒有削弱珠三角經濟持續發展能力。華南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諶新民對此分析道,這種看似矛盾的經濟悖論卻「和諧」統一在珠三角經濟體上,其背後深層次原因是廣東經濟增長重心已經發生了變化,新型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已初顯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說,正是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增強了廣東抵禦民工短缺的能力,減少了經濟增長對普通技能勞動力的過度依賴。
工人應與產業同步升級
在用工緊缺問題上,諶新民和中山大學勞工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劉林平的看法趨向一致:廣東當前面臨「結構性」缺工:既缺普工,又缺熟練工,還缺技工。「傳統的出口加工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缺工,對廣東影響並不大;相反還會形成倒逼機制,推動這些企業早日自謀出路;而對於那些符合廣東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方向的企業來說,如果它們缺工就會影響到廣東產業升級,對此需要高度重視。」
劉林平指出,僅靠「雙轉移」提供產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是不夠的,產業升級背景下在崗工人培訓更為迫切。「職工技能培訓應該成為一種常態。產業升級不斷加快,農民工需要同步更新技能,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符合現代產業特性和素質要求的工人,讓廣東從容應對『用工荒』問題。」
推積分制入戶激勵政策
令人關注的是,珠三角許多政府將用工緊缺為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契機和動力,在改革稅收制度、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大膽設想和實踐。今年廣東最低工資標準在去年平均提高21.1%的基礎上,又平均提高了18.6%。另外,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真志透露,珠三角將大力推廣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政策,提高珠三角地區對高素質勞動力的吸引力,每年計劃解決部分外來工的入戶問題。作為一個有著三千多萬流動人口的用工大省,這兩項舉措意義深遠。
劉林平說,「民工荒實質上也是民工權利荒,提高工資是珠三角要增強未來吸引建設者的競爭力的最直接途徑,而如積分入戶等激勵政策,從根本上決定著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亦是農民工能否實現向產業工人的身份轉變,緩解當前用工緊缺乃至促使廣東產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