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Philip 7月時聯同食環署職員巡查聯和墟防蚊工作。 曾興隆供圖
年僅25歲的曾興隆(Philip),明年即將社工系碩士畢業,是社會眼中高學歷、前途無限的「80後」青年,偏偏矢志投身地區工作:他大學畢業後,到油尖旺陳兆棠區議員辦事處打工,主打協助南亞裔人士的地區事務,後來參加民建聯的「政治專才訓練班」,更獲選為傑出學員,並得到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賞識,推薦到新界北區參與地區工作,目前扎根粉嶺聯和墟。展望未來,Philip期望聯和墟在新舊交替的複雜時期,能夠保留居民集體回憶的同時,亦能夠令舊區重現昔日光輝。
Philip的雄心壯志並非得個講字:修讀社會政策行政學系的他在08年大學畢業後,就到油尖旺陳兆棠區議員辦事處打工,一年後轉為辦事處職員,而為求專業服務社區,Philip決定報讀社工系碩士,礙於學業及實習關係而請辭。其後,發現自己仍然心繫社區,Philip年初決定參加民建聯舉辦的「政治專才訓練班」,更成為首批畢業的學員。今年6月獲安排駐紮社區,成功由「幕後走到幕前」,地區生涯正式展開。
今年6月開始,Philip正式單人匹馬在地區小試牛刀,服務粉嶺聯和墟的居屋屋苑及舊區居民。他坦言,由於地區工作有別於聯絡執行等行政工作,自己初時跳到幕前確實感到迷惘,幸好得到黨友及家人的支持,令自己有動力將勤補拙。而昔日在地區的「幕後經驗」對他走到台前的工作極有助益,令他不必「由零開始」:「我對社會政策較為熟悉,有助自己消化政府政策,其實社會政策與地區息息相關,例如遇上外傭居權案便懂得向街坊解釋,(前線人員)絕不能只懂埋首於地區工作。」
從宏觀著眼地區問題
透過地區實戰,Philip逐漸發現,地區事務最重要從根源角度出發,「例如老人家聚賭,趕得一時不能趕一世,解決問題不能表面化,而是要宏觀處理」。憑著他的努力,Philip在短時間內獲得區內街坊的口碑,更獲多名「契媽」挺身支持,不時盡心盡力為Philip擔當社區的「盲公竹」。
目前,Philip最關注的,是聯和墟在高速發展的新舊交替時期,能否保留古式古鄉小商店等集體回憶,並發展龍躍頭文物徑等旅遊地段帶旺人流,令當區居民受惠,甚至使舊區重現昔日光輝,「我自己是以尋寶的心態看待社區,其實聯和墟曾經是盛極一時的社區,當中的聯和市場,更是街坊們的集體回憶,但8年來卻毫無進展,今日仍然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3級文物,香港寸金尺土,我希望可以活化文物」。
他並希望為2萬多名居民致力改善交通,例如爭取設立全日來往油尖旺的接駁交通工具,貼近大埔交通配套。
埋首工作獲家人支持
Philip重申,家人的支持,令他有很大的動力,「剛過去的一個暑假,由於要在紅磡實習的關係,每晚放工立即趕到粉嶺擺街站,差不多接近2個月沒有與家人同檯食飯。今日不問世事的父母,亦不時幫我在地區收集民情」,而民建聯內各前輩也不時給予他善意的提醒及支持,讓他可在資源及空間充足的環境下放心工作,故令他越戰越勇,「像(新界東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及(北區區議員)劉國勳確實給予我好多寶貴的意見,上至工作具體執行,下至衣著及工作安排,每事都會細心提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