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吉林省長春市等東北二三線城市出現變相集資式的團購買房,價格較市場售價下降近四成。圖為市民在2011中國·瀋陽秋季房展會上了解樓盤信息。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曉靜 北京報道) 樓市「金九銀十」的慣例似乎在2011年畫上了休止符,一些地產發展商為保住資金鏈,紛紛降價促銷,以價換量。吉林省長春市等東北二三線城市更是出現了變相集資式的團購買房,價格較市場售價下降近四成。專家表示,在資金受重創之下,不排除一些非上市或中小地產商採取團購行為,以盡快獲得資金回籠。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因銀行貸款十分困難,東北區域大量區域性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緊張,開發商正通過「團購」這種新做法變相集資。
預售樓花 收取樓價50%定金
而且更有多地的地產發展商在拿地之前即開始招募團購對象,並收取樓價全款50%的定金。團購對象多為單位和政府機構,另有面向個人的團購項目。而為吸引團購,開發商開出的價碼格外誘人,長春26個團購項目基本上公開銷售價格每平方米均在6,000元至8,000元,但團購價格多在每平方米3,000元至5,000元。團購價格較市場價平均下降約40%。其中部分直接提供給政府部門的團購房源,其價格不到市場價的30%。
對此,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稱,開發商在拿地之前即招募團購對象、並收取定金的行為早已被明令禁止,但此行為類似「集資建房」,即一些單位或者公司收取員工的定金交付給開發商,並委託其建房,因此,許多開發商「成功」規避掉法律禁區。
但陳國強強調,此行為存在較大的風險性。他說,一旦開發商攜款潛逃,或將收上來的定金挪作他用,很有可能導致無法按時交房,購房者即要承擔很大損失。
投資團購 風險或大於收益
儘管包括長春在內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已經出現「團購風」,但北京等一線城市目前並未出現團購現象。陳國強指出,在資金受重創之下,不排除一些非上市或中小地產商採取團購行為,以盡快獲得資金回籠,但此現象並不普遍。且如今的團購亦與過去不同,過去團購,房源多,且參加團購的每個人均有機會,而如今團購更多的屬於一種營銷策略。
對於開發商為何在近期頻選團購策略或者降價促銷,陳國強表示,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趨緊,開發商融資環境不斷惡化,其資金鏈受到重壓,儘管像萬科、恆大、龍湖等一些房地產名企因經營策略、土地狀況等不同,資金壓力相對較小,但一些非上市的中小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壓力,他們不得不選擇多種手段加快資金回籠。
在開發商資金壓力之下,樓市是否會很快迎來「拐點」?陳國強稱,目前,儘管一些樓盤出現了降價,但個別房源依然不能代表整個樓市情況,即使樓價出現所謂「拐點」,也在一線城市郊區地帶,如大興、房山、燕郊等北京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