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影片中身披舊窗簾的環衛工人,成了「蜘蛛俠式」的活雷鋒。 新華網
由學生導演拍攝的微電影《雷鋒俠》近期躥紅中國網絡,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環衛工人,卻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身披舊窗簾後成為「蜘蛛俠式」的英雄。 ■新華網
故事講述了每天默默無聞地在街上鏟小廣告的環衛工人鄭英雄,打開父親留給他的遺物,看到一本雷鋒日記與一套舊軍裝。在父親的感召下,他決定做一名城市「雷鋒俠」。閃閃的紅星、雷鋒帽、軍用水壺,做好事不留名……電影裡到處充滿了雷鋒時代的印記。
用舊貨地攤上買來的舊窗簾改造成「超人」紅色披風,古怪而突兀的舊風鏡裝扮成神秘「蜘蛛俠」,《蝙蝠俠》《變形金剛》等好萊塢大片中的背景配樂,則讓「雷鋒俠」這個角色顯得有些荒誕。
至今已獲逾200萬次點擊
但這部時長27分鐘的電影上傳網絡後卻迅速躥紅,至今已獲得超過200萬的點擊量。
就讀於北京某電影藝術院校的導演馬史告訴記者,出生在軍人家庭的他從小就有著「英雄情結」,拍此片想結合西方電影,塑造他心目中的英雄。「在我看來,在當今社會還敢於勇往直前地去做好人好事的就是英雄,我有很多心地善良的朋友,但他們在助人為樂時卻麻煩重重」。
在電影裡,「雷鋒俠」的助人為樂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他遭遇人們的冷嘲熱諷和不法分子的譏笑打罵。「如果現實中有這麼一個人的話,大家一定以為是神經病。」馬史說。
雖然只擁有22年的短暫人生,雷鋒卻被公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中國人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被編入教材的雷鋒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少年,以至於有人做了好人好事,就會被稱為「活雷鋒」。
學者:觸動價值信仰缺位
長期從事電影藝術研究的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厲震林說,《雷鋒俠》之所以能被廣泛關注,是因為它觸動了當今時代的痛點價值信仰的缺位。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政協常委梁鴻教授認為,《雷鋒俠》引發的爭議焦點不在於要不要雷鋒精神,而是怎樣更好地繼承和發揚。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2000年開始,3月5日被定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