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今天由醫學獎揭開序幕,緊接著是物理學獎及化學獎等。諾貝爾得獎者除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1,132萬港元)獎金外,有研究發現,科學獎得獎者能為所屬企業賺得2,400萬美元(約1.87億港元),還能延長個人壽命2年,價值遠比獎金重要。
科學期刊《Research Policy》於5月發表研究報告,指諾貝爾科學獎對得獎者本人、其所屬公司或大學也意義重大,1,000萬瑞朗只是錦上添花,背後的名利才是無價寶。共同參與研究的佐治亞州立大學科學家斯蒂芬舉例指,一家快將上市的新興生物化學公司,只有小量專利或臨床試驗藥物,但若出現一位與公司有聯繫的諾獎得主,可額外為公司集資2,400萬美元,利潤遠超獎金本身。
助獲獎者延壽2年
研究又比較1901至1950年間,諾貝爾物理學及化學獎得獎者與其他提名人的壽命,發現獲獎者往往多活一至兩年。英國沃里克大學的奧斯瓦爾德表示,添壽奧秘或非來自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而是諾貝爾獎本身帶來的榮譽感,改變了人的心智。
《新科學家》雜誌總編輯海菲爾表示,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及醫學獎也是「超級大獎」,影響力冠絕全球所有科學獎。大學教職員中若出現諾貝爾獎得主,更能成為大學的「生招牌」,令大學揚名國際;個人成就更是無可比擬,說話更有份量,課堂變得座無虛席。然而,1992年經濟學獎得主貝克爾稱,得獎是權威象徵,令學生不敢質詢,扼殺課堂討論空間。 ■綜合外電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