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在法國康城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時,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左二)交談。 新華社
中國應對G20 歐美經濟危機進一步暴露了全球經濟結構失衡的矛盾,呼喚著構建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契機。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之路,離不開參與全球治理和秩序重整的歷程。11月3日至4日,20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G20峰會)在法國康城(戛納)舉行。在歐美經濟低迷且歐債危機四伏之下,中國再次成為峰會焦點,被寄予厚望。中國政府智囊表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結構治理與經濟新秩序,首重與外部世界增強互信,攜手應對危機,以積極態度對待國際規則,增加話語權,為對應八國集團(G8),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應建立協調機制,表達訴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葛沖
在G20峰會前,中國表達自身訴求,希望此次峰會確保著眼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同時推動解決結構失衡與治理,構建全球經濟新秩序。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見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全球正遭遇經濟結構不平衡、國際分工不平衡、國際貨幣體系不平衡等多重挑戰,全球經濟結構似乎「難以維持下去」,面臨調整與治理的需要。
保貿易開放 促儲幣多元
如今,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世界分工格局發生顯著變化,發達國家失業率高企,貧富差距擴大。儘管世界仍是一個以美元為主導的市場,但美歐經濟深陷危機,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則不斷成長,對國際貨幣體系形成衝擊。
張宇燕指出,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除了確保領土完全、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與可持續增長外,離不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新秩序的重要環節。這至少包括三個目標:一是保障一個全球開放的貿易體系,二是國際儲備貨幣體系的多元化,三是推動中國的價值與理念為世界所接受或至少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張宇燕認為,中國要在參與全球經濟結構治理與經濟新秩序中有所建樹,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強與外部世界的互信,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景的大背景下,加強溝通,攜手應對危機。
善用G20平台 增加話語權
他稱,20國集團峰會並非一個具有約束力且各方高度一致的機制,只是提供了一個各方協調溝通的平台,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長,中國可利用這一平台表達自身訴求,並採取積極的態度對待國際規則,增加話語權。
張宇燕指出,當前保障一個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對中國至關重要。他說,現在美歐倡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實際上都是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但中國並不是規則的制定者,擁有規則制定權的國家或集團,都希望規則有利於擴大自身利益並限制對手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全力推進貿易自由化,在規則的制定上與各國進行溝通與協調。
避多敗俱傷 料終可協調
不過,張宇燕直言,國際規劃早已存在,中國只是規則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而且「新規則的制定會很難,需要很長時間」,但他相信,「如果各方不希望多敗俱傷,最後還是可能找到妥協之道的。」
他還建議,對應八國集團,新興經濟體間應建立協調機制,這將有利於為發展中國家的訴求鼓與呼。但這也並非易事,新興經濟體情況各異,各自有不同的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