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798藝術區的雕塑成為遊客喜愛的拍照道具。
說到北京對於Susan的意義,她不禁放緩了語速,若有所思地停頓了幾秒鐘,然後對記者說:「像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在上世紀90年代前是沒有國家概念的,香港回歸前,我沒有唱過國歌。與我同辦展覽的藝術家們,像金培達、陳竹君等人亦是如此,童年歲月是在香港度過,學生時代是在國外長大,我們就像天上的風箏一樣,遠遠地遙望祖國,但卻始終不能落地生根。」
回歸增交流 「找到自己的根」
香港回歸後,兩地交往日益頻繁,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日漸增多,Susan也在這股大洪流中奔向了首都。「在洪流中,我看到了國慶60周年閱兵的宏大、看到了奧運會時的繁榮、看到了眾多香港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歸屬感,這一刻,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的根。」
由於內地開放時間較香港晚,初到北京時,Susan感到內地人有很多想法與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經過改革開放這30年,內地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文化氛圍。就藝術發展而言,Susan說,北京的發展空間比香港大很多,藝術創作是需要寄情山水的,內地有大好的山河、秀麗的風光,因此許多香港藝術家也是十分樂意到內地發展的。
就香港藝術家會不會形成「北上潮」這一問題,Susan稱,如果你想找到一顆「中國心」,那就來內地發展;如果你想找到創作的精神寄托,那就來北京發展。她說:「我認為,來北京做藝術方面的工作,不應該是僅僅帶著作品進行簡單的交流,而應該是帶著真誠的心,與這裡的人交朋友、交心。藝術家北上不應該是『一呼百應』、『一哄而上』,而應該是潛下心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