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4塊清代石碑反映了「仁讓公局」在基層政權管理中的職責。 網上圖片
硬山頂、捲耳山牆、灰塑瓦脊,牆壁是蠔殼牆,這是廣州番禺沙灣一座有200多年的古祠堂。從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開始,200多年來它的名稱從開始的公局、鄉公所(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鄉政府」),到現在社區居委會,但功能基本沒有大的變化—廣東農村基層管理機構。它就是目前廣州及周邊地區僅存、而又保留著本來面目的鄉公所舊址—「仁讓公局」,可以說是廣東士紳基層權力機構的「活化石」。
在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雨之後,「仁讓公局」仍然開門辦公,如今是社區的辦公點,門口掛著8塊牌子—沙灣社區居委會、沙灣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站、沙灣社區殘疾人協會等。 ■《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