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惠農金融 先行探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共梅州市委書記李嘉(左二)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朱澤君(右一)參加「試驗區」建設啟動儀式。

——梅州:建粵首個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

 2009年,梅州市被確定為廣東省首個「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並被納入《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先行探索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缺失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此,梅州市金融工作局聯合梅州市相關機構,針對梅州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機構數量少、基礎薄弱、公共服務缺失、金融機構服務成本高、農戶獲得金融服務難等情況,依托村委會建設鄉村金融服務站,以增加政府投入、增加金融機構與產品供給、提供便利交易等改革創新措施,全面推進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出了惠農金融的「梅州經驗」,使現代金融創新與服務延伸並惠及到了梅州最基層的農民大眾,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藺紅柳

 建設「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賦予梅州的重大金融改革發展工作任務,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的戰略部署,是統籌城鄉金融服務的重要突破,也是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更是金融事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對進一步盤活農村資源、解決農村資金瓶頸、激發農民創業熱情、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推多項創新為農村金融改革先行探路

 梅州市金融工作局根據市領導關於創造真正「梅州經驗」的指示,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據該局王偉明局長介紹:「試驗區」建設以「金融支農、金融惠農、效益可見、風險可控」為原則,以改善農村金融生態、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缺失和融資難問題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建立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有別於城市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力求惠及最基層的廣大農村百姓,滿足不同生產生活水平群體的金融需求,構建了能扎根農村、適應農村特點、保持良性循環的金融體系,以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並進行多項創新,為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先行探路。

 一是政策創新,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梅州市委、市政府從政策和財政資金上給予了農村金融強有力的支持,通過獎勵、補貼、貸款貼息、擔保等多種方式,引導信貸資源流向「三農」,鼓勵企業上市做大做強,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做到有效結合,切實發揮了有限財政撬動無限金融的效能。

 二是機構創新,解決服務機構不足問題。梅州市金融工作局通過聯合多方力量,發動社會資本參與現有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中小金融機構,增加了「三農」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與擔保難的問題,同時還積極引進其他股份制銀行在梅州設立分行。

 三是平台創新,解決公共服務缺失問題。梅州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市級徵信中心,搭建農戶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加強授信管理與信用風險防範。另外,銀行卡助農取款業務也大量開展,通過選取有一定經濟實力、信用狀況良好、從事商品經營的商戶作為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搭建農村支付服務平台,滿足了廣大農戶在行政村內即可支取1,000元以內現金的需求,有效地解決了廣大農村地區小額取現難的問題,使現代金融服務延伸到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大大方便了農戶。

 四是網絡創新,解決服務成本高昂問題。通過設立鄉村金融服務站,填補金融機構因成本和收益而大規模退出縣級以下服務網點的空白,在「三農」經濟與金融機構之間架設一座連接的橋樑,解決農村金融服務難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服務成本。

做大量工作使「梅州模式」效能凸顯

 「試驗區」被確定以來,梅州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切實做到了把「試驗區」建設當做該市推進綠色崛起的先鋒工程、城鄉協調發展的惠民工程、「金融強省」的獻禮工程,使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惠及到了廣大的農民群眾,為梅州農村地區的經濟綠色崛起、跨越發展增添了更足的動力。

 據了解,梅州市通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創新及強身健體、金融產品創新、農村青年創業、地方金融監管制度重構等五大計劃,全力推進了「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梅州模式」效能凸顯。特別在新型微小金融機構設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支持農村青年創業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在農信社改革、農村信用信息庫建設、農業龍頭企業上市方面也有了實質性突破。

 今年9月末,梅州市涉農貸款餘額達到233.79億元,同比增長29.13%;涉農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達到63.09%,較2009年農村金融改革之初提高了7.71個百分點。農戶貸款餘額較2009年增加18.68億元,平均貸款額度從2.26萬元提高到4.01萬元。10月末,梅州市徵信中心已採集農戶信用信息3,094戶,為涉農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參考,提高了信貸決策效率。同時,梅州農村支付結算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各項涉農補貼項目實現非現金發放,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覆蓋率達100%,ATM、POS和特約商戶的鄉鎮覆蓋率分別達到15%、45%和45%。

 惠農金融催生了一批精緻農業生產基地。目前,特色農業基地面積達到300萬畝,農業龍頭企業321家,新增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5個,「梅縣台灣農民創業園」更是成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惠農金融有力地支持了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2011年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4,123元,同比增長18%,全市農業總產值93.57億元,同比增長6.5%,增幅在全省21個市中排行第二位。

相關新聞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2011-12-03) (圖)
惠農金融 先行探路 (2011-12-03) (圖)
芳心村:不良貸款率為零 (2011-12-03) (圖)
建安村:廣東首個鄉村金融服務站 (2011-12-03) (圖)
南福村:銀行開在了農戶家門口 (2011-12-03) (圖)
梅州:擬組建客商銀行 (2011-12-03)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2011-12-02) (圖)
港佛合作漸入佳境:佛山搶佔CEPA先機 (2011-12-02) (圖)
投資佛山優勢明顯 (2011-12-02) (圖)
佛山向港企再招手 (2011-12-02) (圖)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2011-12-02) (圖)
「文化南海」崛起廣東 特色文化一鎮一品 (2011-12-02) (圖)
桂城「關愛」文化成社區文化典範 (2011-12-02) (圖)
文翰樵山留住嶺南文化之根 (2011-12-02) (圖)
大瀝都市生活文化交融廣佛 (2011-12-02) (圖)
羅村孝德文化漸成品牌 (2011-12-02) (圖)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2011-12-02) (圖)
在佛山看見 廣東經濟的未來 (2011-12-02) (圖)
佛山的產業方向:先進製造業 現代服務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1-12-02) (圖)
大項目落戶佛山優惠政策量身定做 (2011-12-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廣東經濟轉型 探路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