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閩江濕地保護區鱔魚灘一角,水鳥在濕地中覓食,近處不時可見散落的海飄垃圾。不遠處的互花米草生長旺盛,正一步步逼近水禽賴以生存的濕地。香港文匯報記者 戴鑫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戴鑫 福州報道)前方是肆虐生長、綿延不斷的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帶,後方是不斷挖掘,圈地建設的養殖場。福建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鱔魚灘,如今正面臨著「腹背受敵」的窘境。
作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一個重要驛站,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屬於生物多樣性最為敏感的重要地帶。同時,此地還是全球唯一一處同時集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世界上極度瀕危鳥種的棲息地。專家擔憂,該濕地保護區一旦生態系統平衡遭破壞,將導致瀕危鳥類喪失棲息地及餌料資源。
候鳥遷徙重要驛站
有當地民眾日前注意到閩江口濕地保護區內冒出多個在建養殖場。記者也在福州長樂市文嶺鎮阜山村的鱔魚灘保護區看到,在濕地保護區周邊,沿岸過度圍墾濕地、灘塗養殖的情況較為嚴重。大片養殖場延伸至濕地保護區,呈環繞狀。鱔魚灘近海的不少地方,海飄垃圾成堆。
不僅如此,閩江口濕地還受到了外來植物互花米草的侵襲,至今面積已達120多公頃。長樂林業局工作人員稱,一旦互花米草大面積生長,若干年後鱔魚灘濕地將變為陸地。更致命的是,互花米草的入侵會擠佔小海蟹等候鳥食物生存空間,直接導致來此棲息的候鳥無食可覓。
外來物種大面積侵襲
雖然當地正在透過圍堰、水淹等措施,計劃徹底根除互花米草。但福建省內環保人士依然為這片濕地未來感到不安。因為數據顯示,閩江河口濕地越冬的水禽種群數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了四分之一。這也反映出閩江口濕地正在縮減,環境正在惡化的現狀。為此,專家呼籲,濕地保護,不能只盯保護區。
目前,福州市已要求在閩江口濕地中互花米草治理後的區域內規劃部分區域,有序有限制地採取季節性水產養殖,報批的養殖期需錯開水鳥遷徙活動密集期。同時,將聘請專職濕地管護員,負責長期在第一線巡查,防止破壞濕地行為以及非法養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