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今的營平農貿市場原是第八市場的前身。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臻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臻瑜 廈門報道)「台灣有夜市,廈門有早市(八市)」。廈門第八菜市場(下稱,八市)一直是廈門人的「海鮮倉庫」,只要季節對,想吃的海貨都能淘得到。加之,八市周邊數十家「古早味」閩南小吃,常年引得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逛早市,感受老廈門味道。
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彭一萬告訴記者,廈門原來從一市到九市都有,但目前尚存就只有二市、四市、八市等寥寥幾處,而其中八市閩南風格保存最多。迄今,八市周邊仍保留閩南特色騎樓,還有部分異國風情的宗教建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作為廈門近代開埠後的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被眾多閩南文化學者視為閩南東西文化縮影。
據悉,第八菜市場始建於1933年,位於廈門營平路與古營路之間。歷史上,營平路連接的開平路和開禾路,活躍著典寶路頭、洪本部路頭、打鐵路頭、得勝路頭等廈門水運貨物的集散地。而古營路一帶曾被當地人稱為「魚仔市」。這兩條路的為後來建設菜市場奠定了基礎。
前身為水產品市集
此外,據載八市附近還有1920年建的廈門第一條馬路—開元路以及宮廟、基督教堂等,這與廈門港的興起、對台和對南洋的交往都有密切關係。而隨八市漸成氣候,日交易量攀升,亦帶旺附近鷺江道、開元路旅館生意,一時間客棧林立。
廈門文史專家、原廈門博物館館長龔潔介紹,八市所在的市場早在清朝乾隆時期就已經存在。改革開放後,隨著第一碼頭開始供軍事和旅遊使用,不少原來在碼頭上擺賣的攤販也逐漸轉移到八市,使八市變得更加熱鬧和繁華。
記者了解到,不同於現在「露天式」經營,八市原為室內店面市場,附設20多個蔬菜、水果、水產、肉類攤位,佔地四五百平米。隨人口增加,生活需要,後來菜場延伸至開平路一帶,攤位亦增加到60餘個。1981年,該菜場更擴建為1720平方米,屬於露天鋼架結構臨時搭蓋,稱「營平路農貿市場」,也就是八市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