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名清潔工人正在發微博。網上圖片
3億「微力量」形成新輿論場 對中國影響無「微」不至
2009年,微博作為「小眾」、「時髦」的社交工具出現於中國互聯網,2011年擁有逾3億用戶的微博,不僅是輿論導向的「風暴眼」,更成為公眾介入公共事務的利器。微監督、微公益、微問政……微博被認為是「第五種權力」,成為改變中國社會生態的重要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馬靜
有學者如此形容微博的影響力:當你的粉絲超過100,你就好比一個佈告欄;超過1,000,你就是一個內部刊物;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誌;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你就是電視台。
昔日申冤找央視
如今發微博
內地媒體圈還流行這樣的話,十幾年前,有冤無處訴的人要找媒體曝光時,第一個想到的大概都是央視的「焦點訪談」。如今,他們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建議:去發條微博吧!的確,微博已成為輿論監督、百姓維權的平台。
談及微博的輿論監督,2011年影響力最大的,當屬「郭美美炫富」事件引發中國慈善信譽危機問題。不僅如此,中石化花費逾百萬購買天價酒、故宮被盜「深喉」爆料其管理疏漏等多項重大事件,均成為微博輿論監督的典型案例。
事實上,與以往的網絡輿論監督相比,微博更呈現出專門化、常態化的趨勢。比如一位名為「花果山總書記」的微博用戶,因專門鑒定官員佩戴的手錶而聲名大噪。這位腕錶愛好者,從網上收集各地官員的圖片,通過專業知識確定型號及價格。
不僅是官員穿衣戴帽,被置於微博的「放大鏡」下,公車私用等問題更成為全民「隨手拍」的對象。名為「反公車浪費3」的微博,專門匯集各地出現的公車私用、違章等情況。該微博日前發表的廣州軍牌豪華轎車涉嫌違章等圖片,已獲得逾萬轉發量。
改變社會生態 監督或常態化
進入2011年下半年,調查顯示,微博已超越網絡論壇成為中國第二大輿情源頭,僅次於新聞媒體報道。至於典型的微博監督流程,有媒體總結:先有網友發微博披露事端(或某個網友微博質疑),眾網友跟進評論和轉發,相關網絡衍生品(如漫畫、惡搞歌曲)隨之出現,引發網絡或傳統媒體深度評論和調查,與此相伴,微博「爆料」進一步細化深入,一場「微博事件」由此推至輿論監督的高潮。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將「微博監督」形容為「人民戰爭」。他表示,傳統媒體在監督權力方面受到技術和機制的制約,經常有死角和盲區,而在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公民報道者包括微博發佈者,就是努力消滅這種死角和盲區的新型社會力量。微博的出現,將令濫用權力者更加難以藏身,在推進整個社會信息公開的同時,消除信息不對稱和暗箱操作,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種常態的輿論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