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濟南市民在選購年貨中的「主角」之一—臘腸。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70年代賒肉過年,80年代花兩百元過歡樂年,90年代花上千元迎新年,進入21世紀過年要花多少錢?有錢無錢回家過年,每到春節前後,網友們都要在網上曬出過年賬,數字有高有低,有辛酸的也有高興的。
回家路費、備年貨、吃團圓飯、孝敬長輩、給壓歲錢、買新衣、送禮、放煙花、外出旅遊,這些都是過年的主要消費支出項目。從70年代的賒肉過年到如今動輒上萬元,內地的新年花費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給眾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
收入決定消費 四分一開銷過萬
據鳳凰網調查顯示:圍繞受調查者的新年第一賬發現,25%的受調查者過年花費超過一萬元,其中超18%的受調查者花費超過一萬但不足一萬五千元,另有近7%的人數花費在一萬五千元以上。此外,過年花費在5000元至10000元區間的人數最多,佔到受訪者總數的36%。
《成都晚報》調查發現,儘管不同人群的情況不同,但總體來講仍然是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從事媒體工作的黃先生表示,過年的主要開支包括孝敬雙方父母,給妻子的弟弟買電腦以及向雙方親戚拜年,預計總花費為2萬元,這個數字對於一個工薪階層來講,確實是不小的壓力,黃先生即使花費兩個月的工資以及年終獎金也還是不夠。
鳳凰網調查顯示,有超過55%的受調查者認為孝敬父母長輩的開支最大,17%的受調查者認為往返路費開支最大,此外,還有9.1%的受調查者認為給晚輩的壓歲錢是最大開支,近4%的受調查者的最大開支則是好友的結婚禮金。
無奈路費壓力 新婚夫婦避回鄉
有網友對此感歎,每年回家過年都要花一萬多,單是孝敬公婆一項花費就要五六千元,如果買不到火車票而不得不坐飛機,花銷就更多了。
更有許多新婚夫婦迫於過年花銷壓力而選擇了逃避,在成都晚報的受訪者中,剛剛完婚的馮女士表示,想到回家要花三千多路費就糾結,因此決定不回家過年,而是給雙方父母各寄兩千元以表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