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下周舉行前夕,11個國際權威機構的領袖,包括IMF、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金融穩定委員會、非洲發展銀行、亞洲發展銀行及美洲開發銀行,昨日聯署警告各國領袖,要避免過度財政緊縮,以免危害長期經濟增長及就業。
這是首次有多個國際組織聯合發表聲明。聲明稱,各國政府應肩負社會責任,確保銀行繼續向企業借貸、失業人士獲得社會保障,並應創造職位,協助長期失業者及年輕人就業,把重點放在經濟增長而非削減職位上。此外,政府的中長期政策,該側重於推行已擬定的全球金融系統改革,以及發展基建。
聲明還呼籲國家領袖要解決不公現象、打擊保護主義,要求各國6月在墨西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制定出一個全面及可行計劃。11位領袖指出,短期內主權債務及銀行危機將是最嚴峻考驗,各國於必要時應實施更嚴謹金融監管條例,以及加快銀行資本重組速度。
IMF降增長預測:歐洲累全球
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周出版的《世界經濟展望》,歐元區本年增長將由去年9月預測的1.1%,下調至0.5%,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降至3.3%。IMF預測,意大利及西班牙本年增長,將隨國家的緊縮方案及銀行借貸減少,分別收縮2.2%及1.7%。 ■綜合外電消息/《衛報》/《每日電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