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天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棚戲和神功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7]     我要評論

 農曆新年前後,西九文化區空地(正確地說現時西九高鐵站工地)築起了由竹枝和鐵片搭建成的臨時戲棚—「西九大戲棚」。由於是空地一片,大年初一晚,香港電台第五台在做現場直播時,也須藉電視部外勤組的支援,破天荒第一次用「微波」傳送訊號回電台。另外,根據戲曲節目監製陳婉紅的記憶,她從八十年代初加入第五台至今,都沒有在戲棚直播過粵劇,這趟可說是三十年來的第一次。

 「西九大戲棚」勾起了老戲迷的回憶,也讓年輕一輩多了一份懷舊情愫,把「棚戲」當作香港本土特有文化之一。其實「棚戲」在中國很早便出現,在中國北方多稱「社戲」,社戲一詞中的「社」字,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指是古代祀神的地方,另有一說「社」字為古代地區的一個小單位,社中演戲,即稱「社戲」,一般是為了酬神祈福,在廟會或戲台上演出。從唐代詩人王駕所寫的《社日》以及宋代詩人陸游所寫的《春社》中便可見社戲的慶祝活動十分豐富。而著名文學家魯迅也寫過一篇題為《社戲》的小說。

 廣東大部分地區把「社戲」稱為「神功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早期粵劇班坐紅船在水道縱橫的珠江三角洲農村鄉鎮演出,戲台部分是用磚石建成的固定舞台,也有部分是用竹枝和鐵片臨時搭建成戲棚。到了廿世紀二十年代中,廣州陸續蓋起專供粵劇表演的大戲院,成為粵劇班的主要演出基地;不過「戲棚」也沒有自此在城市消失,直至現在,香港的天后誕、太平清醮和盂蘭勝會等酬神祈福活動中亦有神功戲在戲棚上演,最常見的地方戲種有粵劇、潮州戲及福佬戲。

 但在香港粵劇史上,「棚戲」的而且確曾經擔當過重要的角色,成為了粵劇行業的「續命丹」。 ■文︰葉世雄

相關新聞
觀眾吸收粵劇通識好機會 《粵劇不了情》老倌現身說法 (2012-02-07) (圖)
「盛世天」兩劇賀年大收 (2012-02-07) (圖)
戲曲視窗:棚戲和神功戲 (2012-02-07)
河南上演《廉吏于成龍》意義深遠 (2012-02-07)
《摘纓會》 (2012-02-07) (圖)
萬能老倌 (2012-02-07) (圖)
《聊齋驚夢》 (2012-02-07) (圖)
訪問 (2012-02-07)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2-02-07) (圖)
舞台快訊 (2012-02-07) (圖)
多個戲團新春響鑼 (2012-01-31) (圖)
戲曲視窗:香港粵劇龍年危中見機 (2012-01-31)
「鳳儀紅」推崑粵折子戲專場 (2012-01-31) (圖)
醒獅拜神 (2012-01-31) (圖)
功架純熟 (2012-01-3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2-01-31) (圖)
舞台快訊 (2012-01-31) (圖)
鳳笙輝提早開鑼迎新歲 阮兆輝講求傳統節日氣氛 (2012-01-17) (圖)
戲曲視窗:電台也缺戲曲人才 (2012-01-17)
劇藝縱橫五十秋 羅家英騎馬功架嘆為觀止 (2012-0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天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