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直擊雲南旱災 二之一:水,水,水 雲南遭遇四年連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大地裂開了口子。香港文匯報記者芮田甜 攝

 連續的嚴重乾旱,雲南省會城市昆明面臨分片限時供水,大批工廠及服務業因缺水歇業。水庫乾涸、農田龜裂,工程隊夜以繼日挖井找水,送水車在塵土飛揚的山路奔馳,村民們或翻數座山峰或下百米深洞只為背水……截止2月,315萬餘人飲水困難,據氣象局監測,雲南近期無明顯降水,3月至4月乾旱將持續加重,雲南或遇四年連旱。 ■香港文匯報記者芮田甜 雲南報道

農林受災 七旬老人背水保苗

 在昆明東川區干海子村,77歲的趙香香老人正背著背簍緩緩走來,背簍裡的油罐和飲料瓶裝滿水。她說:「前些時候,我家種了3畝核桃,每畝12棵。天太旱,每天背水澆還是死了10棵。一棵核桃苗十多塊錢,死掉太可惜了!」

 老人眼裡噙著淚水,家裡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村裡550戶半年來都靠水車送水,送來的水怎麼捨得澆苗,有時候還不夠飲用和煮飯,所以她每天要到離村子三公里遠的地方背差不多20公斤水,背一次就要兩三個小時。村裡原先種下3000棵核桃苗,只靠幾個小瓶和薄膜來保水,乾旱日益嚴重,村民們只好每天都背水保苗。

 村書記李輝書介紹,村裡六七十年代曾從7公里外的地方引來一條水源,現在早沒水了。眼下旱情嚴峻,整個村子都盼著能有水利工程架通外面的水源,讓他們擰開水龍頭就有水。

工業缺水 政府啟動應急預案

 在曲靖市經濟開發區,嚴重的乾旱讓國家級工業園區內的馳宏公司、雙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多晶硅項目等重點企業供水無法得到正常保障,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馳宏曲靖分公司的陳主任介紹:「從去年8月開始,公司的生產用水就無法正常供給,公司被迫停產。」直到今年2月,旱情仍無緩解,開發區政府開始啟動應急供水給企業「輸液」,將處理達標的中水回引用於企業生產,減少了企業對自來水水源的需求,從而也減輕了居民用水壓力。

 為了保證居民生活用水,楚雄州自來水廠早在去年9月就對德力高啤酒公司等企業限時供水,企業不得不調整生產時間。曲靖市還對高耗水的洗車等服務行業採取限制供水,這些行業得另尋門路買水滿足業務需求。

村民乾渴 急盼引水灌水窖

 李國琳是嵩明縣楊林鎮水管所的送水員,他告訴記者,他已經連續十多天給各村寨送水,每天送4車,每車來回要3個多小時,每天跑12小時也送不完。更重要的是1千元的汽油跑兩天就沒了,如果持續乾旱,水管所連汽油費都付不起。

 楊慧仙是楊林鎮螞蝗井村的村民,這次是送水員第一次給她家的水窖灌水,她高興極了,忙把水窖裡的水打上來給送水員泡熱茶。她告訴記者,自己上次洗澡已是在過年前,坐車去妹妹家洗的,妹妹嫁到壩子裡有水。她家的牛已經渴了3天,她跑遍幾個平時挑水的地方都沒有水,她還打算把牛賣了,沒想到送水員送來了這車救命水!

 螞蝗井村有80多個小水窖,三年連旱,水窖逐漸乾涸見底,只能靠水車送水維持,全村都盼著能有河水引流到村子裡,把水窖都灌滿。

相關新聞
雲南專遞(第272期) (2012-03-07) (圖)
直擊雲南旱災 二之一:水,水,水 雲南遭遇四年連旱 (2012-03-07) (圖)
秦光榮:首要任務 保人畜供水安全 (2012-03-07) (圖)
雲嶺大地急盼「滇中引水」 (2012-03-07) (圖)
大旱煎熬 631萬人受災 (2012-03-07) (圖)
雲南七州市旱情一覽 (2012-03-07) (圖)
大理1號文 舞動高原特色大農業 (2012-03-07) (圖)
小核桃撬動大產業 (2012-03-07) (圖)
中國乳業南方第一基地 (2012-03-07) (圖)
大理瓜果四海飄香 (2012-03-07) (圖)
優勢特色產業遍佈 開遠城鄉 (2012-03-07) (圖)
開遠的「四個集中」 (2012-03-07) (圖)
碑格的「趕羊行動」 (2012-03-07) (圖)
宋武的「品牌之夢」 (2012-03-07) (圖)
春回烏蒙盡開顏 (2012-03-07) (圖)
探索「貧困山區科學發展新路」 (2012-03-07) (圖)
打造「新型載能產業基地」 (2012-03-07) (圖)
建設「橋頭堡雙向大走廊」 (2012-03-07) (圖)
新聞鏈接: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 (2012-03-07) (圖)
雲南專遞(第271期) (2012-03-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