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
在改革初期,來自民眾的極大熱情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之後,政府主導了改革的進程,改革也因此成為國家行為。而今,改革正處於膠著狀態,下一步改革的動力來自哪?兩會上不少委員和代表都提出,改革需頂層推動,建議重新設立超越部門利益的體改委或高級別改革領導部門,從全局研究部署改革。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認為,現在實踐已證明,要通過各個政府部門推行改革「根本推不動」,「這些部門的研究機構只能是研究我這個部怎麼不撤,職能、資源怎麼擴大」。因此就需要較有力的一個綜合部門,從全局高度來考慮。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央將「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降格為「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簡稱體改辦)」,而後體改辦又被撤銷。不過,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有關「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的表述令恢復體改辦的呼聲又起,不少智囊早在兩會前就提出,體改辦撤銷得太早,現在是時候恢復這個機構了。
鄭新立在兩會期間指出,現在中央再次設置「體改委」或「體改辦」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將改革的職能賦予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代表中央和國務院,超越部門利益之上研究整體的重大改革方案。
遲福林倡中央牽頭 避各自為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認為,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需要中央層面強有力的改革協調機構來具體落實。
遲福林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建立由中央主要領導直接牽頭的改革協調小組,統籌決策,協調重大改革;第二,在中央改革協調小組的直接領導下,設立精幹的改革協調機構,以加強改革的規劃、協調和指導;第三,在改革協調機構設置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組建完整的專家諮詢網絡體系,為改革決策提供獨立、客觀、專業的政策建議。
遲福林還建議,重大改革方案原則上應由中央層面的改革協調機構統一決策,取代由部門和行業「自己改自己」的機制,才能有效地避免部門利益、行業利益;由中央層面的改革協調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改革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將重要的改革指標列入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對地方改革的評估問責機制,注重通過調整中央地方利益關係激勵地方政府推進改革;並且實現重大改革立法先行,將重要改革目標上升為法律意志,加強改革程序性立法,更加注重通過法律手段推動改革。
「當公眾看到改革能帶來利益的時候,改革自然就有了動力。如果改革僅僅停留於口號,沒有具體的措施,就很難讓公眾看到希望;而看不到希望的改革,自然不會有動力。」遲福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