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欄主持人安翊青與王新奎副主席
從阿聯酋到新加坡,從芬蘭到韓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為把握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深化實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信念,上海也將「智慧城市」列為重要發展目標。建智慧之城,首在營建優良的信息環境,實現城市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上海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菁
主持人安翊青:上海「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創建智慧城市,您作為一名專家,請您談談上海建設智慧城市的契機和由來。
王新奎:在傳統的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等措施,迅速建立了自身的競爭優勢,也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產生巨大影響。但是,發達國家正興起新一輪的產業革命,重新確立自身優勢。這次金融危機也加快了產業轉型的步伐。簡單地說,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就是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數字化服務。
如何把握下一輪競爭?在我看來,上海提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口號,正是要趕上世界最新發展潮流。而產業的轉型發展需要一種環境,這是建設「智慧城市」的由來。
改善城市信息環境
主持人安翊青:請問創建「智慧城市」,上海擁有哪些有利條件?
王新奎:上海信息化整體水平已全國領先,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世博會上就有一批新興技術成果向世人展現。這些為建設智慧城市奠定扎實根基。智慧在人,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大力引進各行各業人才,助力了城市高速發展。
主持人安翊青:您能否談談建設「智慧城市」的具體做法?
王新奎:我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從三方面把握:首要方面,我們大力投入城市信息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來迎接新興產業或製造革命。其中主要是應用雲計算和無線移動終端。上海市先前的「信息高速公路」項目如今已顯得落後,很難適應移動終端這種通訊體。而我們希望,比如說,今後收看節目不必打開電視,也不用上網下載,可實現手機直接無線連接。這就要做到通訊的無縫、可移動及低成本。硬環境的解決為新產業出現提供保障。
其次是大力推動創新。不但是技術創新,更重要是熊彼得提倡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的創新。就中國而言,習近平副主席最近訪問美國後,夢工廠進入上海,這類重大舉措意在引進文化產業的創新體制。上海正在逐步建立創新體制,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營造積極創新的環境。
第三是優化企業環境,包括優化稅收和政府管理。
智慧管理先行先試
主持人安翊青:如您所說,科學的管理體制也是創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環節。上海如何探索新的管理政策,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王新奎:上海在中央的支持下,在全國率先進行先行先試。像最近推出了「營改增」的增值稅改革,就有利於網絡遊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因為不會導致重複徵稅。我想,短期內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負面作用,但長遠來看是個好辦法,有利於產業分工。跨國公司也對此甚是熱情。
整個中國,特別是中西部的發展,其優勢還在於原來的勞動、資本密集型行業。沿海的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已提出轉型的目標。兩種政策之間如何協調?對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提出挑戰。但我堅信,生產力在發展,改革總是充滿希望。我們看準問題,樹立決心,必能找到好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