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蛟龍號」將於3日搭載「向陽紅09」母船,挺進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在那裡完成載人深潛7,000米級海試。圖為準備入水的「蛟龍號」。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莫豐齊) 中國「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將於6月3日搭載改造一新的「向陽紅09」母船,駛離江蘇江陰港,挺進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在那裡完成載人下潛7,000米級海試。不過,有關專家指出,即將到來的7,000米海試,已經接近於「蛟龍號」設計最大的深度,技術上將面臨三大挑戰。
1日上午,全體參試人員在江蘇江陰的蘇南碼頭開展了首次集結演練,潛航員在出艙時表示,「蛟龍號」運行狀態良好。
六成國產化 7000米接近極限
「蛟龍號」副總設計師崔維成表示,「蛟龍號」既是中國整體製造工藝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國際深海技術的集成。「蛟龍號」國產化率達到了60%,有40%的設備由國際著名設備公司協助研製。從技術水平看,即將到來的7,000米海試已經接近於「蛟龍號」設計最大的深度。從物理常識可知,入水深每增加10米會增加1個大氣壓,「蛟龍號」潛入水下7,000米時要承受700個大氣壓,其壓力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面積上壓上7,000噸重量,對潛水器來說是苛刻的考驗,也將挑戰潛航員體能新極限。所以「蛟龍號」將面臨三大挑戰—密封性會否有滲漏、高壓下會否變形、潛水器的充油設備及液壓系統與油品本身在高壓低溫下性能如何,這些都需通過海試本身證明技術是否過關。有些可能面臨的問題需要在海裡解決。
據悉,「蛟龍號」有尋找海洋資源與海上救援打撈兩大用途,而此次海試以測試潛水器功能為主,它將在海底取一點水樣、海底樣本供科學研究。
衝擊世界紀錄 海試分階段進行
崔維成介紹,「蛟龍號」此次衝擊的是深海大載人艙的世界紀錄。面潛水器技術攻關中難度最大的是大載人艙技術。蛟龍號規定載人數是3人,不能太小;為減輕重量,它需要用高強度鈦合金製成,此項製造依賴於鈦合金厚板軋製能力、沖壓能力、厚板焊接能力、厚板無損探傷能力、熱處理能力、精密機加工等一系列工業技術,每一項均需配備昂貴的設備。崔維成說,「蛟龍號」2002年立項之初載人深潛只有數百米,從數百米到如今的7,000米有非常大的技術跨越。迄今為止,全球還沒有見到要超越「蛟龍號」設計深度的報道。
此次海試分階段完成,第1次的目標是5,000米,2至4次完成6,000米,第3、5次衝刺7,000米,兩次7,000米海試完成、現場驗收專家組核實確認之後才能算完成任務。試航員團隊由8個人組成,其中有3個人具有主駕駛能力,另外5人為專業人員,分管聲學、控制等不同系統,每次下潛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