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海風雲:毛主席答記者問 攻破軟禁謠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毛澤東抵達莫斯科車站。 網上圖片

——毛澤東訪蘇消失十多天之真相

 7月份斯大林和劉少奇談話時已經表示要等毛澤東到蘇聯後簽訂一個條約。這次我感覺到斯大林不願先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免日後有人說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他可能考慮到過去他對中國革命出了些不正確的主意,有些不妥的做法,因此表現得很謹慎。

 毛主席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

 這話充滿了哲理和幽默,但是如果我直譯出來,蘇聯同志肯定不明白,所以我在翻譯時作了解釋:「好看就是形式上好看,要做給世界上的人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有內容,有味道,實實在在。」

 然而蘇聯人仍然不理解那是何物,全都目瞪口呆,只有貝利亞失聲笑了起來。

 斯大林不理解東方人的智慧,但他沉著冷靜,婉轉地繼續詢問。

 毛澤東不肯明說,他認為蘇方有經驗,應該主動提出幫助我們,不提是不誠懇的。他對斯大林說:「我想叫周恩來總理來一趟。」

 斯大林表示驚訝,反問道:「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要完成什麼事情,為什麼還要叫他來,他來幹什麼?」顯然斯大林在刨根問底,但毛主席沒有再回答。

互猜不透心思 雙方僵持十幾日

 斯大林和毛澤東都沒有猜透對方的心理和意圖,因而發生了某種誤解。有一種說法是:斯大林的內心打算是,不管中蘇雙方簽訂甚麼條約或協定,都得由他親自簽署,對方必須是毛澤東簽字,這樣才門當戶對,冠冕堂皇。這是斯大林內心的最大願望和如意算盤。但毛澤東卻一心要把擔任總理兼外長的周恩來請到莫斯科來完成這項任務。斯大林雖是總理(部長會議主席)卻非外長。他不能理解,為甚麼毛澤東不願意代表5億人民簽署這樣的條約?

 這是雙方首次會談所遇到的難題及產生的隔閡和不愉快。

 這些隔閡和不愉快,是通過斯大林的讓步而解決的,當然也埋下了中蘇關係的一些不和諧的種子。

 這期間,斯大林派了好幾個人來摸毛澤東的底,還親自打電話來詢問毛澤東的一些具體想法。

 毛澤東又一次表現出獨特的個性。有一天他對來看他的科瓦廖夫發起了脾氣,他說:「你們把我叫到這裡來,甚麼事也不辦,甚麼事情也不談,難道我是來這裡天天吃飯,天天來拉屎、睡覺?」

路透社發消息 稱毛遭蘇方軟禁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沒有料到的事情。英國路透社發了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毛澤東在蘇聯被斯大林軟禁起來了,據說消息來源還很可靠。

 這一下子蘇聯方面緊張起來了。他們大概也感到10多天沒有毛澤東的消息,沒有辦法向世界交代,就急忙派員來和中共方面商量,怎樣對待這條消息。

 還是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想出了一個主意,說以毛澤東個人的名義發表一個答記者問,這樣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二之二,完) ■摘自:《釣魚台往事追蹤報告》

相關新聞
11歲血癌男孩 堅強戰死神 (2012-06-07) (圖)
心跳停止80分鐘 男子奇跡存活 (2012-06-07) (圖)
中獎17萬 男子樂極「發瘋」 (2012-06-07)
奶奶大學生 畢業再考研 (2012-06-07) (圖)
風物誌:長城有多長?21196.18千米 (2012-06-07)
歷史上的今天:《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出土 (2012-06-07) (圖)
滸苔綠潮 (2012-06-07) (圖)
史海風雲:毛主席答記者問 攻破軟禁謠言 (2012-06-07) (圖)
風物誌:北京 「史上」最貴煙灰缸拍出近150萬 (2012-06-06) (圖)
怪趣:台灣 台北動物園離奇「命案」多 (2012-06-06) (圖)
健康養生經:白領壓力爆棚 易患皮膚病 (2012-06-06) (圖)
溫暖人間:浙江 「最美司機」追悼會4000市民自發悼念 (2012-06-06) (圖)
歷史上的今天:西北航空客機失事 160人遇難 (2012-06-06) (圖)
小體操運動員 (2012-06-06) (圖)
史海風雲:毛澤東訪蘇消失十多天之真相 (2012-06-06) (圖)
貼豬鼻拍虐嬰照 實習護士「下課」 (2012-06-05) (圖)
陝西 農民斥資30萬貨車改「房車」 (2012-06-05) (圖)
雲南 雲南或增兩處世界遺產 (2012-06-05)
「金星凌日」明上演 中國觀賞最佳 (2012-06-05)
四川 巴士「娘子軍」親和力迷倒乘客 (2012-06-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