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守估計,黃鎮國已經代筆800多封家信了。 網上圖片
1999年,位於銅缽村村口的「寡婦村」展覽館建成並開館。現年57歲的黃鎮國是展覽館長。
此外,黃鎮國還是銅缽村所屬的康美鎮文化站站長。但在當地,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一支筆連接海峽兩岸鄉親的「信使」角色。
「保守估計,我已經代筆800多封家信了」,黃鎮國說。在海峽兩岸還沒有對話的時候,這些幫「寡婦」們寫的家書要寄到台灣可不容易。要先在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地找到鄉親,把信從福建東山寄到東南亞,然後由當地鄉親換上一個新信封,再轉寄到台灣去。
繞過千萬里 一封家書抵萬金
黃鎮國說,這種走民間途徑的寄信方式叫做「僑批」。東山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東到澎湖列島僅98海里,到高雄也只有110海里,但是,通過「僑批」的方式寄信,一封信要多走幾十倍的距離才能到達海峽對岸。
「要寫信的人太多了,要把信寫好,就得用心寫」,黃鎮國說。很多時候,找他寫信的鄉親都「排起了隊」。因為他從小即跟隨村裡的老私塾先生學習,不但寫得一手好文章,還特別能理解鄉親們的心情。並且,當時人們與海外鄉親的書信往來,還多習慣用文言體裁。
一等三十年 父母絕望度此生
對於為寶蘭阿婆代寫「絕筆」的事情,黃鎮國記得很清楚。
1950年,寶蘭阿婆的獨生子黃建忠才17歲,就被「拉壯丁」拉去了台灣。寶蘭阿婆在獨生子被抓去台灣20年無音信的情況下,為續香火將本為建忠定親的童養媳改認乾女兒招親入贅。1975年秋天,黃建忠的父親黃阿九老人在不知兒子生死的絕望中去世。
1980年冬天的一天,人們看到寶蘭阿婆突然像變了個人,她逢人都說同一句話:「你知道嗎?我那個忠仔坐小龜仔車(轎車)回來啦!不騙你,真的回來啦……」當年年底,寶蘭阿婆一病不起。臨終前,她將黃鎮國喚到病床前。老人要給兒子建忠寫最後一封信:「你告訴忠仔,就說阿媽等囝回來相見面……已經等了30年,等不來……」
遲遲未歸來 代筆詩喚異鄉兒
1987年,海峽開放探親後,當年被「拉壯丁」的人們陸續回到銅缽村,但黃建忠卻遲遲不回。為什麼呢?黃鎮國推測:莫非是因為其父母均已去世,家鄉只剩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黃鎮國又為其妹代筆,把斷絕的聯繫再度連接起來。從兩人的書文往來中,黃鎮國感到,一樣愛寫詩文的黃建忠與家鄉的距離在漸漸拉近。
1990年中秋,黃鎮國寫了一篇《中秋寄台宗兄黃建忠》:「歲月無情幾度秋,月圓人缺何時休……世態風雲驚多變,趁峽浪平好行舟」。
不久,黃建忠就回鄉探親了。一到村裡,他就立刻找到黃鎮國,說:「我是被你那首詩追回來的。」並贈筆一支,上面刻著:「代筆功高」。(五之三) ■來源:《先鋒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