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兒時的自行車。網上圖片
童年,留給你甚麼美好回憶?日前,揚州一位叫「歡歡的媽媽」網友在微博中發帖為自己孩子尋找玩伴,引起網民熱議。 ■新民晚報
據「歡歡的媽媽」宋女士表示,兒子今年上一年級,每天四五點鐘放學以後,就一個人在家寫作業,很少出去玩,在學校裡只有兩個好朋友,但是這兩個好朋友距離自己家都很遠。
宋女士說,她曾好幾次帶孩子在小區裡轉悠,卻沒有碰到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出來散步的都是中老年人,看不見小朋友。」一連幾次都是這樣,兒子都失望了,性格也越來越內向。宋女士表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活潑一點,於是在微博上發帖為孩子尋找玩伴。帖子內容為:我是家住新莊新村的市民,兒子今年7歲,卻沒有小夥伴一起玩耍,要是有住在附近的孩子家長,請電話與我聯繫。
孩子大多缺少玩伴
記者來到蘭苑小區附近,對20名學齡兒童進行了採訪。
家住蘭苑小區的丁奶奶正陪孫女玩耍。小孫女告訴記者,平時除了上幼兒園就是奶奶帶她。小女孩表示,小夥伴不少都呆在家裡上網、看動畫片,很少看見他們下樓。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20個孩子當中有14個缺少玩伴。而這些孩子缺少玩伴的原因多半是,家附近找不到可以玩耍的朋友。
長大後易融入社會
許多家長表示,類似的情況很少在自己那個年代發生。居住在月亮園的田女士說,她上小學那會兒,小夥伴很多,都是住在附近的鄰居。「我們那兒是平房,晚上吃過晚飯,其中一個孩子喊一聲,大伙都出來玩了。」田女士介紹說,那時候大家玩的遊戲很多,有捉迷藏、跳皮筋、猜謎語、扔沙包等等。田女士告訴記者,那時候的不少好朋友,直到現在還經常保持聯繫,有時候還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小時候的友誼十分珍貴,現在孩子沒有玩伴真是太可惜了。」
對此狀況,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符老師說,年幼的孩子處在特殊的身心發展階段,經常和同齡的孩子交流,能增進他們的信任感和親和力,長大後更容易融入社會。
對於現在不少孩子窩在家裡的狀況,符老師表示,孩子長期只與家人相處,或獨自呆著,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慢慢地遇事就喜歡逃避,耐挫力會降低,心理承受能力會變差,容易形成不健康心理,最終導致性格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