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海風雲:為保美國利益 羅斯福寧願讓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4]     我要評論

 史、蔣衝突爆發後,蔣介石一再要求羅斯福將史迪威調回美國。1942年7、8月間,羅斯福派自己的行政助理居里博士訪問了重慶。居里同蔣介石進行了十多次會談,對蔣介石做了耐心的解釋,陳述了調回史迪威的不利之處,勸其與史迪威繼續合作。居里回國後,曾建議調離史迪威,羅斯福本人也傾向召回史迪威,但馬歇爾提出不同意見,史迪威才未被召回。陳納德的出現,使史蔣矛盾更加複雜。陳納德迷信空軍的作用,史迪威則強調地面部隊優先。蔣介石站在陳納德一邊,羅斯福也傾向於支援陳納德。中國政府駐美國代表宋子文在美國也大肆活動要求調回史迪威,並且頗具成效。1943年9月29日,宋子文與羅斯福商談中國戰區範圍問題,再次重申必須撤換史迪威。羅斯福表示理解和同意。史迪威知道在與蔣介石的衝突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作為一名數次來華、在華生活過十幾年,尤其是肩負戰時重要使命的美國軍人,史迪威覺得命運注定要把他和中國聯繫在一起。為了避免被免職,更出於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史迪威壓著心頭的怒火,於10月17日當面向蔣介石表示願與之合作,握手言和。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最後允史迪威悔改留任,重加信用。」史迪威之所以未被召回,因為開羅會議為期不遠,蔣介石不願因為撤換史迪威而影響到與羅斯福、丘吉爾會晤的友好氣氛,更希望史迪威能在會上為中國說話。(1944年10月,羅斯福仍然將史迪威召回)

暗殺蔣介石 破壞中美關係

 簡單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史迪威和蔣介石的衝突並非中美兩國關係的致命傷,史迪威與蔣介石有衝突但兩人也還沒有到完全不能合作共事的地步。羅斯福為消彌他們之間的衝突,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維護中美戰略同盟的大局。為維護這種大局,羅斯福寧願作出一些讓步,比如壓制、甚至撤換史迪威。僅僅因為一個美國將軍與蔣介石的衝突(當然史迪威也代表著美國的利益),就要將蔣介石置於死地,這不符合羅斯福在史蔣衝突問題上的一貫立場。有蔣介石在,羅斯福對中美關係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美國在華的戰略利益是可以基本得到保證的。失去蔣介石,中美關係的變數難以預料,中美戰略同盟出現破裂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羅斯福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政治家,決不會去做暗殺蔣介石這樣的蠢事。 (四之四)  ■摘自《黨史縱橫》

相關新聞
內地GDP增7.6% 3年來首破8 (圖)
專家解讀:「溫和加油」將成調控主基調
投資:上半年房地產投資放緩 (圖)
物價:統計局:暫毋須憂慮通縮 (圖)
消費:上月消費增13.7% 連升3月 (圖)
上半年經濟數據一覽 (圖)
45年首無聯合聲明 東盟南海分歧大 (圖)
專家解讀:不遵守《南海宣言》 何談立「準則」 (圖)
外交部再拒日抗議
菲招標油氣田 中方指非法 (圖)
兩岸學者首發南海共同意見
評論:釣島局勢存失控風險 (圖)
解放軍軍艦南沙擱淺 (圖)
劉洋出艙時 景海鵬欣慰落淚 (圖)
三傑恢復良好 或8月訪港 (圖)
泛北論壇閉幕 達成系列共識 (圖)
深圳海上皇宮「復合」 稱為防禦颱風 (圖)
劉淇任中央文明委副主任
美受理中國簽證破百萬
著名水利水電專家潘家錚逝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