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王翠玲已不太接觸熱線實務,而是晉陞為一名督導,擔負起培養年輕接線員的責任。在她描述培養後進的感悟時,有這樣一段表述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教授的精髓在於理解,不僅要教會年輕人們理解來電者的情緒,而且要理解年輕接線員的情緒。」一日,新來的接線員小王來到王翠玲的辦公室中,情緒異常激動,宣稱自己遇到了一個疑難案例,「勸說來電者之後,我的情緒無法恢復常態,以至於不能繼續工作,我需要您的幫助」。
勾起不快回憶 萌生自殺念頭
據小王介紹,來電者是一位剛喪失父親的中年女性,有抑鬱病史。她自幼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為家庭付出很多。但在父親過世後,兄弟們經常指責她作為家中老大,在父親患病期間對其照顧不周,並在需要果斷做出決定時猶豫不決。喪失父親的悲痛和被人埋怨的委屈,使她的抑鬱症發作,萌生了自殺的念頭。
在王翠玲看來,這是一起普通的案例,既沒有正在實施自殺,當事人的身世也不算曲折離奇。王翠玲對小王道出了自己的疑問:「這則案例很普通,在眾多案例中沒有特別之處啊!」
原來小王也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父母對她的哥哥和弟弟關愛有加,對她卻並不重視。
小王無奈地說道:「小時候的事都過去了,也就算了,但是在我結婚之後,哥哥需要錢就向我開口借,之後又不還。婚前我總是借給他,但我現在成家了,如果我總是這樣給,我丈夫會怎麼想呢?」
「共情過度」作祟 理解同渡難關
王翠玲耐心聽完小王的訴說之後,分析出了小王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這種情況叫做共情過度,即來電者的身世觸動接線員的心理易感點,調動其過去不好的回憶,從而產生出不良情緒。」王翠玲說,「在常人看來,剛才的案例是極為普通的,但考慮到小王的身世,這個案例對她而言就是及不尋常的。」
面對這些年輕人,王翠玲既是老師,又是朋友,她欣慰地對記者說:「看到她們日益變得成熟,我很高興,總覺得自己的事業後繼有人。另外,看到她們充滿活力,讓我總想到年輕時的自己,和她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多歲,充滿理想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