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7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量達130.4毫米,是1999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圖為山西太原,一對兒祖孫在暴雨中騎行趕路。中新社
——氣象局:水汽地形熱島效應 造成北京雨災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茜婷 北京報道) 內地最近頻現極端天氣,北方暴雨,南方酷暑。中國氣象局應急救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昨日表示,今年7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量達130.4毫米,是1999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國家氣候中心高工孫承虎指出,造成極端天氣頻發的原因是全國已進入主汛期,在雨帶自南向北推進的過程中,受高壓控制,局部地區又出現高溫天氣。
陳振林在昨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30.4毫米,較常年同期(114.9毫米)偏多13.5%,為1999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其中,北京市7月平均降水量368.6毫米,比同期多63%。
孫承虎指出,目前,全國正處於「七上八下」的主汛期,天氣系統十分活躍,在這種情況下,雨帶自南向北推進,導致一些地區暴雨頻發。隨著雨帶的不斷北進,受高壓控制,局部地區又出現高溫天氣,這正好反映了季風的活動特徵。
氣候變暖 區域性降雨增
對於民眾普遍關注的區域性降雨有增多趨勢這一問題,孫承虎解釋說,目前科學家研究分析發現,造成區域性降水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氣候變暖以後,大氣的含水量增加,能夠容納更多的水汽,氣溫每升高一度,可容納水分則增加7%,因此帶來更多降水;第二,氣候變暖造成天氣系統不穩定,經常是前期溫度較高,後期則出現突然降水的情況;第三,高緯度和中緯度地區升溫幅度不同,高緯度和中緯度大氣厚度變化也不一樣。大氣運動受氣壓密度影響,西風帶減速,環流持續性加強,為極端天氣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動力條件。
京城悶熱 水汽凝聚飽和
7月21日的北京大暴雨著實給全國防汛抗災工作敲了一個警鐘。造成北京暴雨的原因,除孫承虎介紹的專家分析外,北京市氣象台台長喬林亦曾指出,這場降雨威力如此之大,有水汽、地形、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的原因。持續幾天的悶熱給京城積蓄了充沛的水汽,7月21日北京以南的水汽源源不斷地輸入,空氣濕度達到飽和。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區氣溫難以回落,水汽無法流失。北京西部、北部環山的特殊地形,則使被堵截的氣流受到抬升。這種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氣活動,對流雲團就得到強烈發展。
未來10天 數熱帶氣旋殺到
陳振林指出,未來10天,將有2至3個影響中國的熱帶氣旋,東南沿海等地需防範強風、強雨、暴雨。受「蘇拉」、「達維」以及西南季風共同影響,8月1日至4日,在中國南海,包括廣東以北的沿海地區和海區,都有劇烈的風雨影響,蘇拉中心附近風力有10到14級,陣風16級。
陳振林稱,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正逐漸向台灣靠近,預計於8月1日晚間到2日上午登陸或擦過台灣北部,有可能8月2日晚至3日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陸。
陳振林介紹說,「七上八下」是內地暴雨的多發季節,各地須密切關注中小河流和水庫的雨情、汛情變化,繼續做好防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