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舟曲在災害中遭受重創,中央政府在重建中,把災害治理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回復當地地貌。圖為美麗的拉尕神湖。香港文匯報蘭州傳真
甘肅省舟曲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後,中國政府在災後恢復重建中,把災害治理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主要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白龍江城區堤防工程、城區及周邊區域山洪溝道治理、規劃範圍內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項目和監測預警、群測群防等項目,目的都是希望避免自然災害再危害舟曲市民,令他們忘記傷痛,重新生活。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朱世強
舟曲災區地質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多重災害疊加,災害治理與生態修復既是舟曲災後重建的重中之重,也是舟曲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規劃安排災害治理、生態環境、白龍江和溝道治理30個項目,投資13.4億元,佔全部投資的26.7%。
防洪標準升至50年一遇
曾被山洪泥石流夷為平地的三眼峪,經過援建者的建設,如今已煥然一新。站在三眼峪,曾經的廢墟早已被鬱鬱蔥蔥的樹木裝點得分外美麗,這裡栽種著核桃樹、杏樹、梨樹等1萬多株。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發生兩周年前夕,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和甘肅省省長劉偉平來到舟曲,調研災後恢復重建進展情況。王三運最為關心的是三眼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進展情況。「排導渠有多長?有幾座攔擋壩?都建成了嗎?攔擋壩能夠承受多大的衝擊?」他一連問了多個問題。
工程負責人說,三眼峪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攔擋工程和排導工程兩部分,攔擋工程包括15座鋼筋混凝土攔擋壩,排導工程主要是2.16公里的排導堤,目前已全部竣工。
「我們是按照50年一遇的標準建設,可抵擋與『8.8』泥石流同等災害,今年,這些攔擋壩在兩次小的泥石流中作用非常明顯。」
王三運叮囑說,要做好後期的驗收工作,確保工程質量,真正做到讓全國人民放心、讓舟曲人民滿意。
國務院總體規劃勘查地質
舟曲災後恢復重建於2010年11月啟動,國務院印發的《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文件中強調,要對舟曲開展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工程地質勘查、地震活動斷層探查等地質勘查;綜合整治舟曲縣城及周邊、峰迭等新區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26處,建設三眼峪溝、羅家峪等6條溝道排洪通道。
此外,還要求舟曲建設災害預警系統和專業監測網絡,建設雨量站、自動氣象站、縣級綜合預警平台,健全縣鄉村預警體系;在縣城周邊建設6個測繪基準點;完成縣城及周邊、就近新建區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新建氣象防災減災中心,建設白龍江流域暴雨災害監測網及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業務平台。
重點扶持國家產業促發展
在《關於支持舟曲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文件中,提出9個方面支持政策,其中「產業政策」指出:大力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當地資源環境條件、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恢復重建生態旅遊、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特色文化等產業及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和民族手工藝品等的生產。
據了解,已建成的三眼峪泥石流排導渠是目前亞洲最大的人工排導渠工程,白龍江城區段堤防修復工程將原來20年一遇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標準,建成後的舟曲縣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平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還有羅家峪山洪泥石流排導渠、峰迭新區四條溝道治理項目的建成,保證了城區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地提高了舟曲縣防災減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