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倫敦奧運克服種種挑戰,完滿舉行。圖為奧運主場館。資料圖片
在「日不落帝國」的餘暉下,在歐洲經濟低迷的氣氛中,英國人在這複雜矛盾的時刻完成了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倫奧開幕鐘聲猶在耳畔,轉眼在本港時間今晨4時曲終人散。奧運開始前,恐襲隱憂、工會罷工和交通擠塞等問題接踵而來,儘管倫奧不無瑕疵,還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順利舉行。各國媒體普遍認為,倫奧競技水準更上一層樓、民眾熱情高漲,為世界呈現精彩紛呈的頂級賽事。不過,亦有外國媒體批評倫奧本土情結太重,未夠包容,對保特和葉詩文等出色運動員的報道很少。
英國
—《星期日電訊報》記者莫頓認為,倫奧最好的經驗是︰將國家的性格盡可能融入其中,做自己,對英國來說,這就是喜感、幽默感和志願精神。
—《衛報》稱,奧運將鼓勵更多年輕人參加運動,並以更快、更高、更強為目標。
法國
—英法世仇再添一筆,繼韋堅斯(左圖)成為首位奪環法單車賽冠軍的英國車手後,英國單車隊在倫奧創下佳績,被法國單車隊質疑用違規輪胎,引發兩國罵戰。
—法國體育雜誌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英國單車隊造假,看來即使英法不談政治,關係也不見得有改善。
加拿大
—英國曾批評2010年溫哥華冬奧是「最差奧運」,《溫哥華郵報》狠批倫奧標誌「樣衰,明抄Nike」。
—《環球郵報》文章稱,英國經濟雖受創,但仍勝過大部分歐洲國家,舉辦大型賽事令人眼前一亮。同報另一專欄作家不滿記者口不擇言,公然問沙灘排球選手「下雨還會穿比堅尼嗎?」
美國
—《今日美國報》指,奧運義工盡忠職守,交通配套完善,形容倫敦已取代迪士尼樂園,成為「地球樂土」;《華盛頓郵報》評論欣賞英民愛國。
—《紐約每日新聞》關注英國賭風盛行,比拉斯維加斯更甚,破壞奧運競技元素。
瑞士
—瑞士國家電視台記者博格認為,倫奧本土情結太重,心態不夠包容、開放,英國傳媒鋪天蓋地報道本國運動員,而保特奪金、菲比斯創奪牌紀錄、葉詩文破世界紀錄奪冠等重要事件報道很少。
—媒體嘲諷英國軍警無紀律、保安公司G4S人工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