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手術成功後第8天,張巖透過重症室玻璃親吻父親。香港文匯報記者熊曉芳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熊曉芳、通訊員 任偉峰 西安報道) 陝西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20日宣佈,由該院實施的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成功。因突發血栓小腸全部壞死的17歲甘肅少女張巖接受來自父親的1.9米小腸,目前已恢復腸功能,且無大的感染和排斥反應。
張巖的父親張克勇介紹說,2011年5月,正在學校上晚自習的高一學生張巖突然覺得肚子劇痛,醫生高度懷疑張巖的小腸已全部壞死,隨時有生命危險,就把她轉到西京消化病醫院。為了給女兒移植,他在四五個月前就把煙戒了,酒也不喝了。現在自己身體狀況很好,看到女兒手術成功他心滿意足了。
突發腸壞死 難尋供體
據醫院吳國生教授介紹,入院當天,專家們探查發現張巖小腸已全部壞死,當天就為其實施全部小腸及部分十二指腸結腸切除,胃造瘺術。術後的張巖因消化道不連續,成為名副其實的「無腸女」,每天只能靠靜脈營養液暫時維持生命。為了維持張巖的生命,小腸移植作為一種治療方案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大器官移植中,小腸移植因受到強烈的免疫排斥反應和嚴重感染的威脅,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開展。血型符合是小腸移植的基本條件,但不幸的是,張巖的家人無一與她血型相配,對外尋找供體一年多也沒有任何收穫,實施親屬間血型不合的小腸移植成為唯一的選擇。
10小時手術 成就奇跡
為了控制可能出現的急性排斥反應,專家們採取了聯合治療的方案,進行淋巴細胞清除、血漿置換及應用免疫抑制劑。8月12日,經過10個多小時的手術,專家們成功將張克勇的190厘米小腸,移植到女兒張巖體內。
近40年來全球完成的2,100例小腸移植中僅有4例是血型不合之間的移植,且存活時間均未超過1年。下一步該院將成立小腸移植中心,辦成全國最大的小腸移植研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