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紫荊廣場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新社酒會慶甲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新聞社60周年慶,賓主共同舉杯祝酒。左起:章新新、余國春、陳維展、李剛、梁振英、董建華、何亞非、姜瑜、范徐麗泰、劉北憲。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董建華梁振英何亞非李剛等主禮 劉北憲致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解玲)走過一個甲子風雨歷程的中新社,其香港分社昨日(9日)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60周年社慶酒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姜瑜,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陳維展,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全國政協常委余國春,中新社社長劉北憲、總編輯章新新等出席酒會並主禮儀式。逾300名香港各界人士、媒體精英共聚一堂,歡慶中新社甲子生辰。

 當日酒會冠蓋雲集,高朋滿座,熱鬧非凡。酒會儀式由中新社香港分社社長張渝主持,全場首先為南丫島海難罹難者默哀1分鐘,以表哀悼。

劉北憲:服務全球華人

 劉北憲首先致辭,表示由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廖承志的直接指導下,中新社就致力於拓展港澳業務。中新社在內地之外建立的第一個辦事機構就設在香港。中新社不僅通過香港傳播和放大「中國聲音」,並見證和記錄了香港的滄桑變化。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新社全面報道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所取得的成績、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客觀記錄了香港的發展進步,未來會繼續運用其影響力和凝聚力,使中新社逐步成長為服務世界華文媒體和全球華人社會的世界華文傳媒資訊中心。

何亞非妙論中新風格

 何亞非在致辭時表示,香港是重要的資訊中心 也是全球華文傳媒的重要基地。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新聞社高度重視香港在對外輿論宣傳方面的輻射作用。中新社成立伊始就率先在香港組建了分支機構,目前在港機構已發展成為中新社境外人數最多、功能最齊全、發稿量最大、業務範圍最廣的分支機構。

 他續說,60年來,中新社形成了「國際視角+中國立場」的對外報道原則,「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的傳播方針,以及「短、平、快、活」的文風,形成了獨特的「中新風格」。今後,中新社將堅持和豐富自身風格,用客觀的事實、豐富的內容、生動的事例,講好香港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

 何亞非又說,今後,中新社將進一步加強與包括香港同行在內的各地華文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在更廣領域、更高層面、更深層次全面推進僑務外宣工作。他衷心希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中央駐港機構繼續關心、愛護和支持中新社的發展,為更好地向世界宣傳和介紹中國、提升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軟實力作出新的貢獻。

 章新新在酒會上宣讀了各界為中新60周年社慶發來的題詞和賀信。

 目前,中國新聞社擁有48個境內外分社和記者站,員工逾2,000人,建立了24小時不間斷信息發布系統,擁有文字、圖片、特稿、網絡、期刊、供版、視頻七大主幹新聞產品體系,形成了覆蓋海外大多華文媒介的用戶網絡。

相關新聞
中新社酒會慶甲子 (2012-10-10) (圖)
駐軍獲女詩人贈書五千冊 (2012-10-10) (圖)
港僑聯歡宴何亞非一行 (2012-10-10) (圖)
700五邑同鄉國慶聯歡 (2012-10-10) (圖)
中總選舉173位新會董 (2012-10-10) (圖)
耆康會奪管理培訓金獎 (2012-10-10)
「美國人眼中的周恩來」圖片展 (2012-10-10) (圖)
世界和平祈禱大會赴洛杉磯 (2012-10-10) (圖)
中國日報港版慶15周年 (2012-10-09) (圖)
匡智慈善跑樓梯賽 300人參加破紀錄 (2012-10-09) (圖)
東北財大慶甲子 李長春致賀 (2012-10-09) (圖)
四地攝影家十年回顧展 (2012-10-09) (圖)
潮商會邀蔣麗芸等議員座談 (2012-10-09) (圖)
黃錦星廠商會簡介環保發展 (2012-10-09) (圖)
崔世安晤李嘉 商橫琴建設 (2012-10-09) (圖)
當代嶺南派畫作日本展出 (2012-10-09) (圖)
港島5,000人嘉年華賀國慶 (2012-10-08) (圖)
珠海書記市長率團訪中總 (2012-10-08) (圖)
灣仔中西區工商聯 粵劇弦歌頌國慶 (2012-10-08) (圖)
仁濟交銀發慈善雙幣卡 (2012-10-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紫荊廣場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