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表示已向政府提交電費調整方案,但拒絕交代加幅。在《利潤管制協議》下,中電連年提出加價申請,不但帶頭掀起加風,而且加電費過程如黑箱作業,公眾無法知悉加價理據,引起社會反感。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沒有限期,大量熱錢流入本港,加上人民幣升值,本港未來通脹壓力持續,電費關乎百業和民生所需,加電費只會引起加價潮,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政府需汲取中電去年玩弄數字遊戲的加價教訓,審議加價方案時把好關。
電力公司連年加電費,兩電今年元旦起已加價,其中中電平均加幅達4.9%,政府下月又將公布新一輪電費加價幅度。根據現行的《利潤管制協議》,兩電每年准許回報率為9.99%,電力公司為追求最大利潤,加價成為每年「例行公事」。然而,加價程序黑箱作業,即使立法會和能源諮詢委員會都無法獲得數據,公眾更無從了解加價理據。事實上,中電玩弄數字遊戲提高叫價早有前科,去年底政府和中電商討電費加價時,無法達成共識,最後揭發中電把燃料帳負結餘提高,日後再通過增加電費向市民收回,中電最終宣布將原來9.2%的加幅,大幅下調至4.9%。
中電利潤豐厚,去年盈利高達92.88億元,仍以利潤協議和燃料成本上漲作為加價理由,市民難以接受。電力公司加價理據透明,讓社會理解到電力公司的難處,公眾才能信服。現時《利潤管制協議》中,有關電力公司的營運成本和利潤計算方法被列為商業機密,中電應提高透明度,主動讓公眾及早了解中電承擔成本的情況,以免引起公眾抗拒。政府亦應吸取去年中電加價黑箱作業的教訓,考慮中電的加價申請時,切實掌握電力公司的加價數據,避免電力公司再以不實之辭「開天殺價」,確保電費調整合理。中電為社會提供基本電力供應,已壟斷電力市場並受到利潤管制協議保障利潤,作為大型公用事業,賺取巨額利潤的同時亦應注意回饋社會,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政府最早於2018年開放電力市場,2016年前需落實開放市場模式及規管框架。開放電力市場之前,環境局明年初仍會與兩電就利潤協議進行中期檢討。政府需把握檢討機會,嚴格把關,進一步提出完善電費調整機制的條件,包括避免電力公司過度投資作為成本上漲的加價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