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晚宴上,全體主禮嘉賓與演員們合影。
──2012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年會發言精選
華媒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如何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和挑戰?如何依靠團結互信,拓展合作衝出重圍?圍繞這些話題,來自全球五大洲的華媒高層齊聚澳門,各抒己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禹撰文 劉國權攝影
以下是「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2012年會上,演講者發言的精彩節選。
整合媒體資源 傳承中華文明
香港文匯報董事長、社長 王樹成
海外華文媒體,既是海外華人的資訊來源和精神寄託,也是海外華人了解祖國的重要管道,同時也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交流中西文明的重任。海外華文媒體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有責任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搭建對話、交流、融合的平台,為各族裔的文化融合,為所在國的文化發展,為世界的和平共處做出積極努力。
當前,華文媒體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我們清醒地看到新媒體在改變人們的媒介接觸習慣的同時,對傳統媒體特別是紙質媒體帶來了巨大衝擊,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並非絕對對立。一方面新媒體雖然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豐富多樣,但在內容、品牌、客戶、權威性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託傳統媒體。另一方面,傳統媒體也需要借助新媒體拓展內容、傳播管道,以拓寬延伸新的發展空間。
當今時代是個資源整合的時代,從某種意義說,競爭實力是一種資源整合能力的比拚。我們組建「合作組織」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適應世界重心的東移,在傳承中華文明的同時,讓世界更為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新媒體競爭,聯手搭建起一個能抗禦風浪的航母。(原題為《華文媒體責任:穿越歷史,對話未來》)
合作互補優勢 攜手風雨同行
國際日報集團董事長 熊德龍
2001年,《國際日報》與《香港文匯報》合作,在北美地區出版香港文匯報美洲版,封面及封底為彩版,目前已在當地華人華僑社會中具有相當影響力。
在雙方合作過程中,無論是在版面和內容上,還是在廣告經營方面,《香港文匯報》都給予《國際日報》強有力的支持,令我們體會到了華文傳媒團結互信,互助合作的優勢。
作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合作組織為全球華文媒體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眾多的機會和強大的助力。此次有幸與海外華媒的領軍人物相聚一堂,交流現實從業心得,探討未來發展之道,感到非常榮幸。《國際日報》願與海外華文媒體的同行們攜手並肩,風雨同行。(原題為《成就夥伴,就是成就自己》)
說真話寫實情 記錄華人歷史
美南新聞報業電視集團董事長 李蔚華
百年之前,當孫中山先生在美洲奔走革命時,即在美國舊金山創辦《少年中國晨報》。百年之後,在美國各地華文媒體如雨後春筍,已超過百家中文報社及電子媒體。華人社區是支持美國華文傳媒之主要力量。
古今中外凡是受歡迎之媒體或媒體人,無不具有強烈之社會責任感,不但對自己所寫之新聞稿件負責,也更要對讀者及觀眾負責。媒體人之社會責任是必須說真話,寫實情。
媒體扮演著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重大,我們不斷反映華人選民之心聲,同時負起宣揚中華文化之重擔,我們緊握住歷史上的每一天,記錄了海外華人的歷史。(原題為《美國華文媒體的社會責任》)
消除日本效應 代表東方文明
新西蘭《新西蘭聯合報》社長 文揚
中日關係最為特殊之處是在文化方面。日本人非常清楚,他們的文字、詞彙、藝術和許多傳統的價值觀念都來源於中國。中國是他們的希臘、羅馬。日本通過在文化上異化中國、割裂中國、竊取中國這一文化戰略,使自身獲得了「東方文明代表」的文化優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最大的犧牲品。這是中日之間一筆百年「文化賬」。
雖然,日本的文化戰略也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國民改造運動。但在中華民族開始復興的今天,中國需要把這一文化戰略的所有負面效應消除掉,要重新奪回「東方文明代表」的地位。(原題為《中日之間的「文化賬」兼論日本對中國的文化戰略》)
應對網路時代 合作創造機遇
韓國《亞洲經濟》國際局局長 崔憲圭
作為韓國唯一以韓中英日四種語言發行的經濟日報,《亞洲經濟》報社創立五年來,承擔著向全世界讀者介紹韓國經濟動向的重任。
我們知道,眼下,正在進入網路與智慧手機的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美國、德國以及其他各國,都有眾多平面媒體陷入了生存危機。中國俗語說,「窮則思變」。也就是說,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在這種情況下,海外華文傳媒間的交流與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和寶貴。(原題為《海外華文媒體的新機遇展望》)
特色對抗危機 機遇源於合作
法國《歐洲時報》總編輯 梁揚
「團結互信,共謀發展」,從一個側面,道出了今天海外華媒應走的「特色」之路,那就是結合自己實際,加強合作,合縱連橫。
毋庸諱言,當今海外華媒,尤其是紙媒,面臨十分嚴峻的生存與發展挑戰。走出一條「特色」道路,是對抗危機的不二選擇。報紙內容之「特色」,可以通過「獨家報道」、「深度報道」、「專家訪談」等形式得到立體的、多方面的支撐。
我個人認為,機遇也正是存在於這條追求特色之路上;存在於我們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行動之中;存在於我們團結合作以求雙贏的願望中;存在於我們為此精心培育的合作互信之中。(原題為《團結互信,共謀海外華媒「特色發展」之路》)
解決三失三缺 回歸三公三度
南非《非洲時報》集團獨立董事 王軍
2000年以來,國內傳媒業面臨著結構調整與轉型,新聞改革走到了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結構失衡」、「操作失序」、「管理失範」成了國內傳媒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海外華人媒體則存在「人員匱乏」、「資金短缺」、「設備老舊」等諸多問題。海內外的華文媒體都在尋找一條改革之路,創新之路,發展之路。
新的數碼技術與回歸傳統的價值取向,這兩大力量將激發新世紀中國傳媒業一場新的革命。尤其是在反思市場化轉型進程中,商業新聞的衝擊,促使新聞改革的行動者們再一次回到對於大眾傳播學規律的認同,更加重視新聞報道的「公開、公平、公正,速度、深度、廣度」,這將成為新聞改革的基本方向。(原題為《團結互信,共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