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或地區的精英體育,都是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當中一些國家更利用精英體育來達到宣傳國家和加強國民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現實上,如果沒有政府的資源,很多缺乏觀眾或商業價值的運動項目根本無法發展。如果你查看一下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名單,不難發現大部分都是些難以在私人或商業市場籌得到固定和充裕資金來實行精英培訓。
香港雖然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但在奧運和亞運會,以及所有國際大型運動賽事中都擁有一個獨立參賽單位的身份。而特區政府亦基於歷史因素,在1997年回歸後繼續投放資源給香港的精英體育培訓。為了讓這筆經費得以持續,政府更於2010年成立了70億元的精英運動員培訓基金,讓香港體育學院能夠每年運用這基金的4%至5%的投資回報作為營運經費。有了這筆比以往更充裕的經費,體院大可放心一展拳腳,為未來香港精英體育取得更高的成就。
雖然經費是來自基金而非政府經常性開支,但政府必須對這筆龐大公帑做好把關工作,務求資源用得其所,達到精英體育訂下的目標,包括在奧運和亞運兩個最主要的國際綜合運動會爭取獎牌成績。
精英體育的成功指標,是以客觀的國際成績為主要評定標準,尤其是奧運會,其次才到亞運會。香港精英體育要在這兩個大型運動會的獎牌榜上取得突破,必須加強其專業和專職的角色和工作,而且精英培訓是一項工程,當中包括長遠目標計劃的制定、青少年運動員的培訓和梯隊建設、教練和運動員的管理和向上爭標的決心與動力,並包括賞懲制度等。換言之,精英培訓並非一項簡單工程。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主任鍾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