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助老脫貧:長津長有長者長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有人認為,長者生活津貼可助長者脫貧,改善生活。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香港經歷過去50年的發展黃金時期,戰後一代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極大,造就香港成為國際社會的明珠。半世紀過去,這群為社會奉獻半生的長者退下來,但並非每人都能享有豐足的黃金晚年;在這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七、達43,811美元的國際城市,仍有不少長者為三餐在一條條橫街窄巷撿紙皮,在超級市場等候一包包快將過期的食品,充當「美食」。目前雖然有俗稱「生果金」的普通高齡津貼,但每月1,090港元的零用錢,對長者的生活可謂杯水車薪。相對地,政府最新推出的長者生活津貼可否發揮扶貧作用,令長者有啖好食? ■黃德正 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師

新聞背景:雙倍生果金 40萬老人受惠

 香港的人口老化情況越來越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41年6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將較2011年上升17個百分點,由13%上升至30%,即大約260萬人。因此,政府急需就此擬定政策藍圖,以應付未來的人口挑戰。根據政府統計數字,目前社會仍有三成長者(即約28萬人)處於貧窮狀態。

 為應付短期需要,行政長官梁振英早於競選特首期間,已提出「長者生活津貼」的政綱。去年10月,勞工及福利局正式公布長者生活津貼的建議細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制人士,每月可獲2,200元津貼,預料有40萬長者受惠。計劃涉及每年約62億元開支,若不設資產審查,預計每年開支最高達136億元。

 長者生活津貼是重要的扶貧政策,但當中的資產審查機制引起爭議,各黨派議員曾就此問題爭持不下。此外,工聯會等親勞工階層的政黨亦期望政府將長者生活津貼過渡為「全民退休保障」。(基礎級)

正反對對碰:老有所養 VS 守財有道

 綜合而言,社會對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機制有以下不同看法和立場:

【支持】妥善分配公帑 免「大開水喉」

 長者生活津貼的原意是扶貧,因此需要審慎運用資源,讓公帑用得其所,集中幫助真正有需要長者。

 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未來10年本港人口老化速度急速,即使沒有長者生活津貼,單是人口老化改變,政府用在援助長者的開支,10年後會倍增至佔整體社會福利開支超過三成;如果長者生活津貼不設資產審查,更會上升到佔整體社會福利開支的六成至七成,即由2013年開支的143億元,增至2033年的325億元,升幅超過一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也指出,任何新政策計劃的推行都要顧及政策的目標及其長遠影響和可持續性,因此長者生活津貼必須設有入息及資產規定的客觀機制,以識別真正有需要人士,確保有限的政府資源能集中幫助他們。若福利政策均不考慮長者經濟政策便「大開水喉」,不單增加納稅人的壓力,同時有機會影響其他福利政策的份額,屆時只會加重增稅的壓力。

【支持】嚴控福利開支 確保庫房穩健

 《基本法》規定,香港政府必須恪守審慎理財的財政紀律,即嚴格控制經常性開支,以維持政府的財政穩健。新計劃屬於經常性開支,要做到收支平衡,只有削減其他經常性開支或增加同等份額的經常性收入,以確保政府庫房穩健,不受外圍經濟衝擊致預算全失。因此,政府設立資產審理,可助控制福利開支,平衡資源分配。

 事實上,政府制定每項政策前,均需審視宏觀、長遠的資源分配工作,即估算政策對未來數年的影響,並配合其他相關政策,以便整套福利政策能恰如其分地發揮最大功效。

 長津生活津貼的原意是「扶貧」,若政策每涉及福利問題便一刀切「全民派糖」,會嚴重擾亂政府的財政規劃。誠然,目前針對長者的津貼制度包括生果金、綜援(院舍照顧補助金、標準金額、長期個案補助金等),故沒必要違反政策原意,撤銷資產審查。

【反對】外匯儲備龐大 應付能力充足

 長者為社會貢獻半生,因此社會、政府有責任照顧經濟能力較弱的一群,讓他們老有所養,彰顯社會公義。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指出,人們會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目前香港社會整體發展成熟,因此應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公義,加上政府目前坐擁的外匯儲備高達3,000億美元,要應付龐大的長者生活津貼開支應不成問題。

【反對】應急「棺材本」易超上限

 目前的資產審理制度雖非嚴苛,但對於思想相對保守的長者而言,馬上響起「警號」,生怕擁有的物業、財產或違審理制度,上報資產狀況時會誤墮法網。事實上,目前部分長者即使有十數萬元資產,亦是他們節衣縮食多年得來的儲蓄,且多會在緊急關頭才會動用,如醫療、殮葬等,是名副其實的「棺材本」。若設資產審查,對這群具實際需要、但財政狀況尷尬的長者而言,無疑敲響退堂鼓,令他們不能受惠此政策,失卻長者福利政策的重要意義。(進階級)

小知識:敬老 VS 扶貧

 目前普通高齡津貼(Normal Old Age Allowance)為每月1,090元,除65歲至69歲長者須經入息及資產審查,所有70歲或以上長者均毋須接受任何資產審查,便可直接申領,其背後理念是「敬老」。

 至於長者生活津貼(Old Age Living Allowance)計劃,符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2,200元,較現有生果金多1,110元。計劃對象為香港65歲及以上永久性居民,申領人必須接受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目前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申請人必須符合以個人/夫婦為單位的入息及資產規定,有關規定目前為:單身人士每月入息限額為6,660元,資產限額為186,000元;夫婦每月入息限額為10,520元,資產限額為281,000元。而為簡化申請程序,當局會讓近8萬名65歲至69歲已通過資產審查並領取生果金的長者,以及21.5萬名曾於70歲前通過審查的現有生果金申領人,可豁免申請而自動獲發津貼。

自住物業不計資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明,計劃的目的是「扶貧」,與生果金的原意不同,而當局亦已降低申報門檻,自住物業及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不會計算入資產及入息限額內。

小知識:全民退休保障

 「全民退休保障」(Universal Retirement Protection)意指設立一個退休保障基金,並由在職人士供款,以供養已退休人士,是一種跨代收入重新分配(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換言之,是由在職人士支付退保人士的生活開支,以確保所有長者「老有所養」。

 支持者多以保障長者的基本人權為由,包括生存權、住屋權、醫療權等,讓每名長者獲得有尊嚴的生活,免於貧窮。

博愛精神難獲推廣

 不過,有學者說全民退休保障在中國社會難以實行。誠然,中國傳統重視家庭、宗族,而華人節儉的美德亦「聞名中外」;全民退休保障的重大盲點是保障「所有退休人士」,而非單是自己的家人、父母,因此制度的「博愛」精神難以推而廣之。

加重在職者壓力 家人非直接得益

 此外,全民退休保障亦會加重在職人士的壓力,此構思的原意固然良善美好,但對在職人士而言,猶如無底深潭,一來他們每月需付出一筆金額作供款,二來這筆供款既非自己享用,亦非家人直接得益,難免令部分人士有怨言。以日本為例,該國實施全民退休保障,令年輕人怨聲載道,不少人甚至拒絕供款以示不滿。(摘星級)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解釋普通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的分別。

2. 參考上文,舉例解釋長者生活津貼資產審查機制引起爭議的原因。

3. 你認為政府應如何化解上題的爭議?試舉例加以說明。

4. 長者生活津貼資產審查制度在何等程度上能確保政府的福利開支被妥善分配?解釋你的答案。

5. 試評論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可行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善用有限資源 助有需要長者》,社會福利署,http://www.swd.gov.hk/oala/index.html

2. 《簡化程序 已通過審查免申請》,香港《文匯報》,2012-12-08,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2/08/HK1212080005.htm

3. 《市民對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意見調查報告》,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http://www.aup-hk.org/zh-hk/article/comment/detail.php?id=15&page=1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助老脫貧:長津長有長者長樂 (2013-01-03) (圖)
概念圖:長者生活津貼 (2013-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