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速城鎮化,讓大量城鎮人口處在不完全城鎮狀態。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昨天發佈《城鄉一體化藍皮書》,指出當前中國內地城鎮化率達到51.27%,全國城鎮人口達6.91億。與城市化率過半相隨的是,至少有1.5億城鎮人口沒有享受到城鎮市民待遇,相當於城鎮人口的1/4。專家指,過去十年城鎮化率之所以快速提高,得益於低地價、低勞動力價格、低污染成本,如今「三低」時代已經過去,低成本的城鎮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藍皮書顯示,2002年以來,中國每年以1.35個百分點的平均增長速度,促進城鎮人口遞增,全國城鎮人口年均增長2,000萬以上。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最大的內需在城鎮化,最大的發展潛力也在城鎮化。近幾年農民收入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區域發展不平衡
與此同時,中國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也顯示出區域不平衡的特點。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城鎮化率最高的省份依次是廣東省(66.5%)、浙江省(62.3%)、江蘇省(61.9%),但即使是這些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如珠三角地區城鎮化率超過80%。但粵北、粵西發展困難多,較慢;江蘇省總體城鎮化率很高,但蘇南、蘇中、蘇北差距明顯。
課題組專家認為,過去十年城鎮化率之所以快速提高,是因為中國走了一條低成本推進城鎮化的方式。
地價人工污染成本低
首先是土地價格,以前徵用土地每畝的補償只有一兩萬元,遺留大量的社會矛盾沒有化解;其次是勞動力價格,長期以來農民工工資水平相當低,農民工低工資、低福利、無社保的情況持續了近20年時間;再次是環境污染成本,過去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染排放,而且幾乎是零成本。
如今「三低」時代已過去,低成本的城鎮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首先是徵地成本越來越高,現在有的地方達到了15萬元一畝;其次是勞動力價格快速提高,這兩年出現的「民工荒」表明,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日見成效,2010年農民工外出就業的月工資水平已經增加到1690元。同時,各地為農民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也越來越嚴,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再次是環境成本在提高,現在治理污染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繼續零成本排放幾乎不可能。專家提醒,未來十年,中國的城鎮化須走出過去的「低質高速」的老路,進入「重質輕速」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