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嬌(女)和蘇家彬正在檢查化妝工具。網上圖片
「逝者,也是有尊嚴的。我們幹的工作,就是為逝者保留最後的尊嚴。」兩位80後入殮師陳嬌和蘇家彬,是重慶首批入殮師,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入殮師。他們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分享其背後的故事,又透露了不少行規,如不准說「再見」等。入殮師這行業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接納。 ■《重慶晨報》
入殮師,是專門為死去的人化妝整儀、納入棺中的職業。26歲的陳嬌和27歲的蘇家彬都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殯儀專業的畢業生,和陳嬌同期班上有30多位同學,差不多男女各佔一半,最後絕大多數都在本行業找到了工作。
行規禁說「你好」「再見」
大學三年,陳嬌幾乎沒有接觸過遺體,剛開始入職,她有些害怕,總會有一些恐怖的幻想,如總擔心遺體突然坐起來。「不害怕是假的,只是幹久了就習慣了。」
蘇家彬每天工作都要面對很多非正常死亡的遺體,尤其是因為車禍等意外事故死亡的。他至今仍記得第一次接觸非正常死亡遺體,那位不幸年輕人的面容。一直以來,蘇家彬都沒有害怕過,到殯儀館工作了多少年,他就在殯儀館住了多少年。「我從小就沒有怕這些。老家後面有一座墳山,小時候還在墳山上捉過迷藏。」
殯葬行業流傳著一些不成文規定,比如不主動和人握手、不給同桌人夾菜、不輕易出席朋友的喜宴等。入殮師必須嚴肅,不能笑,在行業內如「你好」、「再見」等基本上屬於禁語。蘇家彬說:「因為來殯儀館辦喪事的群眾,都很悲傷,笑容是一種非常不禮貌和讓逝者家屬難以接受的行為。」
工資較高 敢直認身份
入殮師的社交圈子一般較小,下班時間不穩定,通常都是和同行聚會。因為行業、工作特殊,很多老殯葬工作者認識新朋友,為了避免尷尬,很少介紹說自己是殯儀館的,一般都說是「民政局的」。但陳嬌說,他們這一代殯葬工作者,遇到外面的朋友,一般都直接說殯儀館的,也能得到理解,第一反應往往會說「這個工作好哦,你們工資高哦。」
陳嬌和蘇家彬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四五萬元,對近年來外間關於殯葬暴利的說法,他們頗感不滿,指有關報道對行業人員不公平,又表示現時很多從業員都是大學生或研究生,收入比平均工資略高屬正常。「說我們收入高的人,他能來幹這一項工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