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深圳國際仲裁院於去年揭牌。本報記者李望賢 攝
業界促措施盡快出台 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廣東省深圳前海的有關優惠政策中,除了金融方面的突破,法律方面的創新合作也成為兩地正在積極推進的一大方向。事實上,前海在兩地法律合作,尤其是仲裁方面的合作創新已經邁了一大步,於去年成立的深圳國際仲裁院立足前海,試水系列新規則和人員構成的國際化,率先為香港業界人士進軍內地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目前有港企已開始受惠。有業界人士表示,隨著粵港仲裁方面的合作步上新的台階,希望前海在推動深港律師事務所聯營的具體措施能夠盡快出台,加快兩地在法制方面的合作,推動香港專業人士進入前海,也為前海營造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香港文匯報記者熊君慧、李望賢深圳報道
去年,香港某銀行接受了港人甘先生的貸款申請,鑒於甘先生在深圳擁有房產,雙方約定了糾紛在深圳國際仲裁院進行仲裁。由於甘先生未能如期償還貸款,港資銀行今年向深圳國際仲裁院提請了仲裁申請,仲裁院根據雙方要求快速作出了裁決。這是深圳國際仲裁院的首個香港受惠者。
解決商事糾紛 仲裁成首選方式
記者了解到,隨著香港和內地的交流日益緊密,兩地在法律事務,尤其是仲裁方面的交叉往來已經愈見頻繁。有數據顯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近年來受理的案件中,涉及內地的約佔三分之一,而據深圳處理涉外仲裁的機構統計,涉港案件約四成左右。前海未來預計引入大量外資企業,而且仲裁正成為國際上商事糾紛解決的首要解決方式。因此,前海在仲裁方面的突破一直備受關注。
去年12月,深圳國際仲裁院正式成立並試水系列新規。這個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華南分會更名而來的仲裁機構,自1983年成立至今,一直是粵港法律合作的試驗田。
香港德輔大律師事務所執業大律師梁偉強,英國特許仲裁員協會東亞分會副主席推廣仲裁專業的他,成為大律師10多年,從事仲裁行業7年左右,雖然和內地同行有所交流,但成為內地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對他來說,才算是正式開啟內地事務。
梁偉強是深圳國際仲裁院180名境外人士中的一員,新的仲裁員名冊共有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人士525人,其中包含香港在內的境外人士佔三分之一,也是目前內地最為國際化的仲裁員結構之一。
五種角色參與 港律師作用凸顯
在他看來,仲裁院啟用新的仲裁規則意義重大,是前海優化法制環境的一大突破,標誌著未來在前海的港企可以指定香港仲裁員,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運用香港法例解決糾紛,也意味著香港業界可以擔任仲裁員、代理人的角色。
據深圳國際仲裁院秘書長劉曉春介紹,目前香港業界人士除了擔任仲裁員以外,還可以擔任理事、代理人、專家證人、調解專家。其中,代理人角色是內地仲裁機構首次對境外人士開放。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白濤認為,新的規則創造了一個機會讓香港律師有機會以律師身份代理案件,公信力大大提升。
劉曉春表示,國際仲裁院調節中心已有部分調解專家來自香港,2009年國際仲裁院與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合作建立了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商事調節委員會,創建了「香港調解+深圳裁決」的機制。新規則明確了獨立調節機構調節與仲裁相結合的業務安排,為當事人提供了多種解決糾紛方式,隨著獨立調節業務量的增加,香港的調解專家在粵港商事爭議解決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