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永光(前排左)善用出差和假期往返京港兩地,履行政協職責。圖為黃永光參加慈善步行活動。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王由頁)3月19日,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舉辦的首期新委員培訓班開班,150多位新委員參加。與以往不同,從本屆開始,北京市政協首次嘗試讓港澳委員與本地委員一起培訓交流,13名港澳委員成為與兩地搭建溝通橋樑的先行者。
注重實操性 履職為重點
據北京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康軍介紹,「每屆新委員都要進行上崗培訓,與往年相比,2013年更注重實操性,讓每位新委員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履職要領和方法」。他表示,北京市政協領導高度重視新委員培訓,從2012年10月即開始籌備,反覆論證修改培訓內容,最終確定以履職為重點講解的培訓課程。
培訓時間為3天,除了政協理論知識講座、社情民意講解、提案量化管理體系、委員履職評價體系介紹、老委員介紹履職經驗等一系列與委員履職密切相關的培訓環節外,來自香港的委員黃永光的日程表上,還多了一項「走訪座談」。
京設辦公室 做數據分析
由於經常在香港辦公,黃永光親自走訪北京的機會十分有限,只能善用出差和假期往返京港兩地。由此,他找到折衷辦法——在北京分公司設立專門辦公室,負責收集相關信息。黃永光介紹說,「這個辦公室有助我整理數據,並進行分析,通過E-mail直接給我。他們就是我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此外,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也讓他隨時隨地都能查閱數據分析,節省大量時間。
經已連續擔任三屆港澳委員的龐鴻,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利用一切方法突破空間和時間差異深入了解北京,是每一位港澳委員的必修課。」10多年時間裡,龐鴻已提出30件提案,包括「規範房屋中介市場」、「住宅禁商令」、「限塑令」、「取消新車檢測費」等一批影響重大的建議。為了方便履職,他把辦公室設於北京,在北京待的時間比在香港更多。
多看報上網 尋提案線索
談及如何縮小地理差距,龐鴻的經驗就是多看報、多看電視、勤上網。他訂閱多份北京市報紙,每天又抽時間看民生方面的報道,從中尋找提案線索。他說:「還可以多利用網絡,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政府各部門都開設了微博,很多信息都能在網上第一時間看到。」
黃永光表示,對他們來說,參加這樣的培訓班既新穎,又實用,「能與(北京)委員面對面交流,可以讓我們更直觀、更方便地了解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