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防疫人員在蘆山縣龍門鄉街道噴灑消毒水。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災區黃金救援期已過,未來一周多雨,極易造成細菌滋生傳播,當局已開始在災區噴灑清毒藥水,防範傳染病發生。
據新華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在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後,地震災區應重點做好防止傳染病暴發的工作,特別是防止腹瀉和呼吸系統感染之類的疾病流行。
根據中央氣象台未來一周天氣預報顯示,地震重災區蘆山縣未來數天內降雨較多,白天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大。濕熱多雨的環境極易造成細菌滋生傳播,同時考慮到災區生活衛生設施毀壞嚴重、人畜屍體腐爛、垃圾堆積等原因,易造成疫情隱患。
專家籲保食水食品安全
專家認為,防控震後疫情的首先要確保飲用水和食品安全,災民要防止病從口入,勤洗手,喝開水,不吃生食冷和過夜的食物,對從廢墟中「搶出」的食物,必須煮熟煮透。
其次,規避災區疫情,必須保證災區的衛生條件。目前蘆山災區已安置約6萬名災民,大量災民合住在臨時帳篷內,篷少人密,注意衛生尤其重要。
災民要保護水源衛生,集中堆放廢棄物垃圾,不隨意丟棄;做好防中暑、防蚊蟲叮咬等措施;保證臨時搭建房和安置帳篷內空氣流通、通風換氣,在可能的條件下,勤換衣物、勤晾被褥。
對政府而言,相關部門要迅速安排專門衛生防疫力量,及時對水源進行監測消毒,加強食品和飲用水衛生監測,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做好死亡動物、醫療廢棄物、生活垃圾等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安置點配置凈化水設備、殺菌消毒工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