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湯馬士梅拿(右二)頂入埋齋。 美聯社
這將是自2001年拜仁慕尼黑後,德甲球隊首次摘得歐聯桂冠。健康的財政狀況、不斷湧現的人才梯隊,成就德甲近幾年來的穩步提升。
從1997年到2002年,德甲球隊連續6年闖入歐聯準決賽。與英超等靠外援打天下的聯賽不同,德甲球隊主要靠本土球星,其命運也與國家隊興衰息息相關。從2003年起,德甲球隊連續7個球季無緣歐聯4強。在經歷了1998至2000年的德國隊潰敗後,德足總啟動了大規模的青少年人才培養計劃,投入鉅資在全國建立訓練基地。2006年以來,德國青年球員湧現,紐亞、湯馬士梅拿、馬里奧葛斯、馬高列奧斯、奧斯爾等一批新星閃耀國際足壇,德國各支青年隊囊括了歐洲各年齡段青年賽冠軍,國家隊也先後在歐國盃和世界盃揚起青春風暴。會師今屆歐聯決賽的德甲雙雄,正是德國隊球員的主要來源。
量入為出 拒外資壟斷
此外,由於特殊的制度設定,德甲不允許外資控制球會的主體,健康運行的理念也讓各球隊普遍精打細算。與歐洲其他主流聯賽星光璀璨、銀彈政策不同,德甲聯賽歷來低調、沉穩,既無太多外籍巨星壓陣,也少有震驚世界的轉會運作。球會講求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上季拜仁斥資4000萬歐元引進查維馬天尼斯創下德甲轉會費紀錄,但這在國際足壇轉會史上甚至無法躋身前十。
平心而論,德甲缺少拜仁之外的穩定豪門,與拜仁一以貫之撬對手主將的策略不無關係,但若將此完全歸咎於拜仁則有失偏頗,畢竟這些年從德甲流失的球星遠比拜仁買進的要多。長期以來,德甲球隊保持收支平衡的健康經營理念的另一面是球隊不願投入、小富即安。許多球會將辛苦培養的球星當作球會盈利籌碼,甫一打出成績旋即出售,缺乏對球隊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此舉也令一些願留下的球星感到爭冠無望,最終失望而去。
還需有多支豪門力量
縱觀歐洲足壇,一個聯賽的強勢必須要有多支穩定的豪門力量,因此,現在討論德甲時代已來臨為時尚早。對德甲球隊而言,加大投入、增加板凳深度、提高球會的競爭力,讓更多球星願意留在德甲、而非將德甲視為跳板,才是當務之急。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