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釣島發生領土爭端,日系車對華出口受到重大衝擊。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中國對歐盟、日本進出口持續下降,對美國、東盟則呈現高增長態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本報表示,在不同市場方面,前4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681.6億美元,下降1.3%;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979.8億美元,下降8.5%。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597.4億美元,增長9.4%。表明美國經濟復甦已經比較穩固,東盟經濟增長較快,且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有利規則支持;對日貿易遭到政治衝突干擾,對歐則因經濟不景氣。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美國量化寬鬆之後,日本、歐洲也在相繼跟進,全球貨幣氾濫之下,新一輪泡沫又有積聚之勢。例如,日本央行4日便高調宣布將重拳加碼寬鬆政策,承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向市場注資約1.4萬億美元。而自去年四季度安倍上台以來,人民幣兌日圓已經累計升值22.7%,這也將虛弱未來人民幣的出口競爭力。
人幣升值削弱出口競爭力
專家表示,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削弱部分產業競爭力的影響仍在持續深化,不斷擠壓著企業利潤空間,出口訂單開始逐漸向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國家轉移,部分老客戶開始流失。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從二季度起,中歐雙邊貿易將趨於回暖;隨著中日韓自由貿易區(FTA)談判的重啟,未來中日貿易繼續下滑的概率不大;而來自美國市場的出口需求則將明顯好轉,源自拉美、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出口需求也將表現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