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朱永新在沙土鎮三合村常熟希望學校與學生交談。
2003年初,朱永新當選全國政協常委。2008年初,當選全國人大常委。十年過去,朱永新再次並高票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十年參政議政,朱永新自言「從不敢輕慢這些研討國家大事的機會,不敢將國家政策與平民百姓的柴米油鹽割裂開來。」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朱永新表示,協商民主是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但目前協商民主尚未形成較為嚴密的體系,在實踐上仍需探索和完善,真正做好將大有可為。朱永新亦表示,希望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能促進內地與海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更能增進海外各界人士對中國協商民主制度與作為參政黨的中國民主促進會有更生動形象的了解。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曉雪、凱雷
中國民主促進會近70%會員身在教育界,因此被人們戲稱為「教育黨」,民進副主席朱永新被稱為「提交教育提案最多的委員之一」,他的提案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如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問題、代課教師問題、撤點併校問題等。每一份提案都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他說:「我從不敢輕慢這些研探國家大事的機會,不敢將國家政策與平民百姓的柴米油鹽割裂開來。」他一有機會就「蹲在民間」,「帶著一雙政協委員的耳朵和他們交流,帶著一雙政協委員的眼睛走向困惑中的教育」。
當官員 「我更崇尚行動」
15年前,在朱永新就任蘇州市副市長之初,蘇州正面臨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的關鍵深刻,朱永新深入大街小巷,大半年走破了兩雙鞋子,不斷尋找、配製攻克違章建築、白色污染等頑疾的藥方。他的踏實勤勉,贏得了上至領導、下至群眾的一致認可與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蘇州終於順利拿到了國家衛生城市的殊榮,也使人們對這個書生出身的黨外副市長刮目相看。
在朱永新看來,作為學者,知識分子的使命是批評、建言,而作為官員的使命是行動、建設,「我更崇尚行動。很多思想如果不付諸行動,就很難真正改變現狀。」
如果說蘇州率先推出義務教育費用全免、舉辦閱讀節、農村小學現代化工程、組建名校幫扶薄弱校的教育集團等一系列「把理想變成現實」的改革舉措讓朱永新感到自豪,那麼十年來參政議政的經歷更讓他印象深刻。
徵集意見 只為「春天的約會」
朱永新把每年一屆的全國兩會稱作「春天的約會」。為了這場約會,他每年都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集民意,把民間的聲音帶上去。朱永新說:「對我最熟悉的教育問題,先後提出過近200份提案和建議,包括建議建立國家閱讀節、呼籲停止名校辦民校、取消高考戶籍限制、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縮小東西部教育差距等。」
在會上,朱永新帶著民眾的呼聲積極建言獻策,在會下,他亦利用演講、考察等機會呼籲。2008年11月,朱永新在深圳做演講時直言高中文理分科的弊端,掀起教育話題的社會討論。朱永新以這些提案和建議為基礎修訂出版的《給中國教育的100條建議》,更被評為「2011年大眾喜愛的50本書」。
「你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缺席」
朱永新說,自己的提案和建議都來自於人民,是表達著人們對教育的熱切關注與迫切期許。「值得欣慰的是,我的不少建議被國家採納,成為實實在在的政策。我知道,想把美好的文字變為現實的生活,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他提醒新代表委員,要將國家大事、百姓生活、網絡民聲整合起來,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走馬觀花。
朱永新解釋說,以人大代表的選舉來看,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名代表名額,很不容易。來自大江南北,職業和專業千差萬別,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角色——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要多一點代表委員的角色意識。也許,小組會多你一個少你一個問題不大,但是,你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缺席,你失語就意味著67萬人沉默。」
在談及過去10年參政議政生涯時,朱永新認為自己是「用心的,盡力的,問心無愧的,收穫也是沉甸甸的。」而對未來,「我充滿信心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