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兩地學者探討「H7N9禽流感病毒擴散模型」評估傳播風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目前H7N9禽流感的感染源頭及傳播方式仍未確認,由香港與內地學者組成的小組最近研究一項流行病學相關的「病毒擴散模型」,研究人員分析了今年2月4日至4月28日期間,內地東部地區的環境和氣象數據,預測候鳥在該區向北遷移的模式;以及內地31個省市的禽肉生產與需求情況。研究結果有助評估H7N9禽流感在內地東部,甚至其他地區的傳播風險,以控制病毒在區內蔓延。
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講座教授劉際明、研究助理教授史本雲、博士生夏尚,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楊國靜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教授周曉農,根據過去12周候鳥遷徙路徑及環境和氣象數據,結合具有潛在感染風險的活禽分布資料,按照流行病學相關的「病毒擴散模型」,量化H7N9病毒隨著時間和地區蔓延的趨勢。
證監管活禽進出可控病毒蔓延
研究人員綜合兩種傳播途徑,繪製出H7N9禽流感在內地東部地區隨著時間蔓延的「風險圖」,顯示H7N9病毒爆發的首8周期間,除了江蘇、上海及浙江,其他省市如河北、安徽、山東及北京,均存在感染H7N9病毒的風險。第八周至第十二周期間,病毒在河北、天津和北京地區有蔓延的風險。
初步研究結果有助分析某地區在某段時間感染H7N9禽流感的相對風險,亦有助解釋出現多宗感染病例的區域分布,這對有效預防及控制H7N9在區域間的傳播有積極的作用。換言之,在病毒傳播模式不明的情況下,在候鳥遷徙的重點區域設置監測,以及監管活禽進出的管道,可有效控制病毒的蔓延趨勢。研究報告於今年5月3日在國際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