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筆走波瀾:美式新聞自由只在烏托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16]     我要評論

林嘉朗

 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萊溫斯基性醜聞、卡特里娜風災,這些名詞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代表多位美國總統的污點。美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僥倖在高失業率下連任,也被一周內突然爆發的三大醜聞殺個措手不及,其中竊聽美聯社不僅令他蒙羞,標榜新聞自由的美國今次自摑嘴巴,令世人大跌眼鏡。新聞自由之犧牲,豈是「國家安全」所能填補!

 美國多年來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涉嫌恐怖分子嚴刑迫供,早前傳媒揭發軍方出動無人機,在沒真憑實據下射殺被視為危險的海外公民。人權、公正之類的漂亮口號去了哪?作為第四權力的美國新聞界,表面上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卻難逃華府的雙重標準,在這場權力的對撞衝擊中,新聞業節節敗退。

 逾30年來,政府獲取傳媒電話紀錄受到嚴格規定,這成為傳媒與政府保持「權力平衡」的關鍵:前者有權向公眾揭露政府內幕,但後者有時需通過秘密行動打擊罪案和維護國家安全。

 政府若要得到傳媒通訊紀錄,用作調查某人或事件,須事前通知傳媒,除非此舉會對調查的真實性構成重大威脅(substantial threat),這樣政府才可以「秘密傳票」直接取得紀錄。但問題來了,「重大威脅」的解釋權握在華府手中,就如當局判斷誰是恐怖分子、誰應被無人機射殺。況且,採取「秘密傳票」還有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為免傳媒得知當局有意調查後,先行銷毀相關檔案。

 消息來源是記者和傳媒的生命線,保護他們更是基本新聞道德。美聯社身為國際知名新聞機構,奧巴馬政府竟也斗膽上下其手!在傳統新聞價值觀崩潰、業界飽受互聯網衝擊的今天,此事發人深思,美式新聞自由是否只存在於遙遠的烏托邦?

相關新聞
經濟未見曙光 歐央行隨時再出招 (圖)
美股直擊:數據差或延長QE 美股中段升51點
美財赤料大跌四成 4年來首穿萬億
Google創辦人 罕患聲帶麻痺 (圖)
聲帶麻痺可致呼吸吞嚥困難
Google料推新網上音樂服務
日預算過關 11年來首增軍費 (圖)
涉操控油價10年 三大油企受查
美斥78億推醫保創新計劃
竊聽醜聞捲科技界 微軟疑監控Skype
52傳媒聯署炮轟美司法部 (圖)
白宮反擊共和黨:奧巴馬非尼克松 (圖)
筆走波瀾:美式新聞自由只在烏托邦
美俄間諜門 疑涉波馬爆炸案情報
自己人查自己人 FBI查稅局醜聞
凌晨直擊:美證實奧巴馬 下周一白宮晤緬總統
納吉布新內閣僅2華人 馬華無份
安倍考慮日朝首腦會談 傳下月訪朝
疑醉酒出席活動 捷克總統扶牆行
英孌童集團輪姦22女 打毒針迫賣淫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