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太空人吃糉過端午 祝福全球華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神舟十號航天員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送上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凱雷 北京報道)昨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正駕乘神舟十號飛船的三位航天員首次品嚐粽子,並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致以端午太空祝福。另據本報記者向航天權威人士了解,「神十」將於今午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這將是「神十」今日最大看點。

 6月12日北京時間下午13時,聶海勝等三位航天員共同舉起一塊寫著「端午節快樂」的字板,通過攝像機鏡頭送出問候:「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神舟十號航天員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致以節日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他們並向大家揮手致意。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在「神十」的軌道艙中,王亞平吃完粽子後,向攝像頭展示粽葉,「相當萌」——成為觀看者們的會心一笑的共同評價。張曉光則手持攝像機,將此攝入鏡頭中。

 昨日下午進入軌道艙前,執行「神十」任務的三位航天員依次發出端午祝福。

 指令長聶海勝說:「飛船入軌後,狀態一切正常,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感謝大家的關心。」

 張曉光說:「我們的太空生活剛剛開始,目前感覺良好,請大家放心!」

 王亞平說:「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航天科研人員致敬,你們辛苦啦!」

太空粽扁平利貯存加熱

 隨後他們進入飛船軌道艙,品嚐科研人員為他們精心準備的節日美食——豆沙粽。和地面不同,太空粽子是扁平形狀,目的是方便貯存和加熱。

 為了讓航天員找到在家過節的感覺,細心的科研人員還專門為每顆太空粽子包上了一層特殊的「粽葉」。據介紹,這種豆沙粽雖不像平時所吃的粽子一樣用一般的粽葉包裹,而是裝在特殊的錫鋁紙袋中,但也有清香的粽葉味和香甜的口感。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二次在太空度過端午節,也是首次在神舟飛船上品嚐美味的太空香粽。

 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人,將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在這次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中,神舟十號飛船將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本次任務主要目的,一是進一步驗證交會對接技術;二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相關技術;三是開展空間站建造相關技術驗證。

交會對接過程不直播

 據本報記者向航天權威人士了解,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的時間將在今日(6月13日)中午時分。交會對接具體時間預料是午飯後時間段,時長料在半小時左右,這將是「神十」今日最大看點。但亦有來自酒泉發射現場的消息指出,「神十」與天宮一號的對接直播被取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稱,在承擔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進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而「神十」雖然還要繼續進行與天宮一號的自動和手動空間交會對接,但是其重點轉向對這些技術的驗證和應用。

建造太空實驗室前奏

 航天界人士則向本報記者具體分析指出,神舟十號任務的重要性、特殊意義正在於指向未來十年的太空應用飛行。從長遠戰略講,從「神十」飛行開始,是為中國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作應用型準備,並指向2020年前後建造空間站的重大科研應用目標。從具體任務觀察,「神十」已不再是簡單的重複印證既有空間飛行、保障等技術,而是指向未來深空探測應用項目。

 根據中國科研部門分析預測,6月13日至14日,太陽活動水平低,爆發中等(M級)以上耀斑的可能性低;地磁活動以平靜為主,對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在軌運行無不利影響;電離層天氣總體平靜,對測控、星地通信不會產生干擾。由此可以判斷,今日中午,「神十」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是較佳時段。

相關新聞
啟德郵輪碼頭啟用 夜迎首泊三千客 (圖)
郵輪旅客分秒必爭遊港 掃貨遊尖東 (圖)
美民眾集體索償 奧巴馬「監」出禍 (圖)
《南華早報》:斯諾登誓留港抗美
三太空人吃糉過端午 祝福全球華人 (圖)
殺台漁民兇手 面臨刑事起訴 (圖)
僑界反「佔中」 撐政府維護法治 (圖)
華工作組抵加納維護採金者權益 (圖)
中國女孩畫美食幾可亂真 (圖)
中國每分鐘6人患癌 肺癌居首 (圖)
fb首個股東會 蟹民不讚好 (圖)
希臘關國營電視台 工會罷工抗議 (圖)
116歲史上最老男人瑞離世 (圖)
婦疑攬女跳橋 母命危童失憶 (圖)
梁振英:當中美超級聯繫人 港續深化內外交 (圖)
龍舟競香江 各界冀政通人和 (圖)
人工7年增2倍 珠三角產業臨空洞化 (圖)
陳豪陳茵媺巴黎結婚 新娘腹部微隆切蛋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