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鵬飛
珠三角土壤重金屬超標,對公眾而言已非意外。當年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模式,讓大大小小的工廠,開進這裡的村村鎮鎮。往昔肥沃的魚米之鄉,再也找不到一條乾淨的河流,一片無污染的土地。此次粵農業廳官員指,珠三角蔬菜重金屬超標一到兩成,已屬「客氣」。在香港,隨意查問落街市買菜的師奶,都會告知你,家裡每日食用的青菜,早幾年開始已無珠三角出產的了。由於供港菜生長的基地選址極為嚴格,從五六年前起,基地已北遷到粵北,以至達寧夏、河南、雲南等地。
土地重金屬化是世界公害。上世紀,日本富山縣曾發生轟動世界的「骨痛病」,罪魁禍首就是重金屬鎘,它通過當地人長期食用的農作物,進入人體。為此,日本用了33年,耗資407億日圓,直到去年初才完成對污染土壤的治理。近年來,內地污染事件頻發,公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但每逢需要關停淘汰污染源時,地方官每每政績掛帥,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作法,致使環污問題成了慢性病。
地質學家說,土壤一旦被污染,通過自淨能力完全復原周期需要千餘年。為子孫後代的健康計,加大對污染行為的監管和懲治力度,不能再是假話大話空話了。對污染土地的治理和排毒,再也不能聽之任之漠然視之了。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發達的珠三角是支撐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重要一極,可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需要的都是一個富庶的珠三角,而非一個金屬的珠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