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的3個堆填區擴建方案,將於下周三在立法會審議。有議員提出3個堆填區擴建方案分開表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承認,仍未有足夠的支持票,為取得更多地區人士和議員支持,她承諾會親自協調政府各部門,回應地區訴求。我們認為,3個堆填區的擴建工作理應同步進行,不應分拆處理,否則可能出現個別堆填區擴建,個別則暫時擱置的情況,既對一些居民不公平,也會引發社會上更大的爭議。當局當前的首要之務,是盡量減輕擴建工作對居民的影響,回應居民訴求,以爭取地區的支持和配合。
事實上,擴建堆填區無可避免會引起當區居民反感,亦非解決固體廢物增加的最好辦法,但任何轉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多個堆填區即將飽和,擴建應急已是刻不容緩。本港目前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多達15,000噸,而3個堆填區將會陸續在2014年至2018年飽和,時間已經迫在眉睫,如果不能及早通過撥款開展工程,屆時本港可能出現垃圾未能處理的困境,後果不堪設想。固然,任何堆填區都難免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但作為一個主要的廢物處理渠道,堆填區絕對是「不可避免的惡」。例如,在廢物回收率高達60%的韓國首爾市,依然有20%的廢物須以堆填處理。而新加坡和韓國政府亦不斷擴大堆填區的容量,務求足以處理40年的廢物。比較而言,本港的廢物回收和處理仍處於起步階段,擴建堆填區工作更難輕言停止。
誠然,區內居民反對擴建堆填區的心情可以理解。為此,當局已經提出將透過資助和立法方式,解決垃圾車滲漏問題,並且對將軍澳堆填區的擴建向遠離民居的地方進行,而將來亦只接收建築廢料,可望紓緩周邊地區的臭味問題,回應了居民關注。同時,當局也可更進一步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引入外國的空氣淨化技術,做好堆填區的除臭工作。因應居民所作出的承擔和付出,當局也可適當增加當區的康樂及公共設施,補償居民的損失,相信有助爭取議員和居民的支持。
當然,擴建堆填區只是權宜之計,當局應及早落實各項源頭減廢措施,推動廢物循環再用的工作,並通過焚燒垃圾發電等以減少堆填區的壓力。同時,當局也應研究強制將發出臭味的廚餘區別處理,沒有臭味的建築廢料則主要由堆填區處理或用來填海,以減輕對居民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