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中國民主黨派的「第一支部」

2013-07-18
■夫人支部憶甲子 雅言情思十周年暨《集雅臻言》詩文集首發式在民革中央舉行。本刊記者王曉雪 攝■夫人支部憶甲子 雅言情思十周年暨《集雅臻言》詩文集首發式在民革中央舉行。本刊記者王曉雪 攝

——民革中央「夫人支部」 不老歲月薪火相傳

 民革中央有個「夫人支部」,成立至今已歷一甲子。這個特殊支部的成員均為民革中央領導人和原國民黨知名人士的夫人,因此有民主黨派全國「第一支部」之稱。從建國初期自覺學習政治、時事,協助先生參政議政,到自身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她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獨特的力量。

 人世有代謝,事業仍青蔥。「夫人支部」以一本詩文集來紀念60年不老歲月。在7月舉辦的「夫人支部憶甲子 雅言情思十周年暨《集雅臻言》詩文集首發式」上,本刊記者親眼見證了「夫人支部」薪火相傳的輝煌。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 記者王曉雪、凱雷

在宋慶齡何香凝指導下工作

 支部的前身是1951年民革中央成立的婦女學習座談會,成員約40餘人,以學習中共中央文件和報紙時事為主。隨著民革組織的發展,婦女學習座談會的夫人中有30多人加入了民革,被安排在民革北京市委會直屬第十二支部,由於支部黨員均為領導同志的夫人而被稱為「夫人支部」。支部的成員在宋慶齡、鄧穎超、何香凝等倡導下,發起成立了民革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

 「夫人支部」在1999年改屬北京市東城區工委,現為東城區第一支部。

 當年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崩潰、新中國的成立,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國民黨起義人員加入民革。這些人的社會影響、政治經驗和才幹能力對於政權平穩過渡、新中國的建立及社會主義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而他們的夫人則對他們的政治生活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影響。在宋慶齡、何香凝的指導下,「夫人支部」這些有才幹、有影響、有社會地位的新女性們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也為新中國的婦女兒童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多位民主黨派領袖夫人擔任主委

 60年風雨變遷,夫人支部代代相傳。如今民革中央原副主席李贛騮的夫人傅維儉已接過主委的接力棒,在座談會舉行當日,傅維儉回憶起往事感慨頗多,她說:「1950年代第一批成員中的趙恕之大姐仍健在,她是陳劭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發起人之一、中央常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的夫人,並一直擔任支委,為祖國統一和民革工作作出了很多貢獻。」

 據傅維儉介紹,在她之前,龍雲的夫人顧映秋、蔡廷鍇的夫人羅西歐、廖運周的夫人傅任秋、張豐胄的夫人張荃昌,都曾擔任過主委。

 民革東城區委主委姚衛海告訴記者,李濟深、邵力子、龍雲、蔣光鼐、蔡廷鍇等這些人的名字,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夫人支部的大姐們,在當時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無論是推翻帝制、保衛共和,還是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都輔佐著自己的丈夫,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如一日 「全國只有這一個」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盛讚夫人支部,不僅僅是時間最長,而且地位和作用重要,堪稱民主黨派「全國第一支部」。「支部的成員身份特殊,更難能可貴的是,支部能60年如一日,保持優良傳統並有效開展活動,至今保留著當年的特色,在全國只有這一個。」

 何丕潔透露,在文革前非常珍貴的資料裡,大量顯現出大姐們在學習改造、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主動服務社會的事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支部的老大姐們更是主動組織起來,辦學、培訓街道的青年,幫助他們就業,其中的優秀代表當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顏明宜。

 1980年,顏明宜白手起家組織十幾個街道待業青年和家庭婦女成立了「長城手工藝品廠」,製作針線荷包。短短兩年時間,該廠就擁有了144名職工,30多種產品,年營業額達到145萬元,上繳國家利潤50多萬元。他們的產品遠銷海外,洛杉磯第22屆奧運會中國館還指名要「長城手工藝品廠」的熊貓荷包。更可貴的是,她作為廠長竟不要工資,還不顧70多歲高齡,自費奔波於蘇、杭間採購彩色綢緞。何丕潔說:「至今我還保留著一個顏大姐手繡的錢包。」

 6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多黨合作、協商民主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老大姐們不顧年高體弱,依然發揮自己各方面優勢,作出自己的貢獻,當得起『全國第一支部』之稱。」何丕潔表示,「可以看到,正是中國共產黨發揮統一戰線的優勢,團結和帶領民主黨派建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也正因為進一步發揮了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各項事業又走向了新的輝煌,這也是對民主黨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十載雅言詩文社 首發《集雅臻言》

 60年,一個甲子,「夫人支部」將薪火相傳,永續發展。

 《集雅臻言》首發座談會上,民革東城區委會副主委、《集雅臻言》副主編陳揆介紹,雅言詩文社創建於2000年10月2日,當時有郭允亮、馬卿雲等幾位愛好中國文學的民革離退休老黨員,在原民革北京市東城區工委辦公室,一起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赤壁懷古》漫談中華,大家提出組成一個詩社,取名「雅言詩社」,後改名「雅言詩文社」。

 陳揆說,十年寒暑,詩文社的活動從未間斷過。在研習中國詩詞文學的基礎上,詩文社還著重結合國內外形勢和重要紀念日,以針對性的文章等為題材組織學習、討論。十年來,共學習討論八十餘次。在紀念雅言詩文社成立十周年之時,大家又決定出版《集雅臻言》,書中不僅僅匯集了十年來民革黨員們的作品和文章,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很多文史資料,其中一部分文章頗具歷史價值。

 今年亦值香港文匯報成立65周年,夫人支部向本報《人民政協》專刊贈送《集雅臻言》致賀。陳揆說,香港文匯報與民革、「夫人支部」與政協皆有著濃厚的歷史淵源,「夫人支部」亦希望加強與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編輯部的聯絡、交流,挖掘歷史,傳承文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