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傾盡餘生 打探戰友音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抗美援朝老兵尹吉先(右)與姜維禮(左)曾出生入死,情如兄弟。

 60多年前,百萬志願軍將士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逾18萬青春的生命永遠留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從戰場凱旋回國的老兵中,如今健在者已越來越少。現居北京的81歲老兵尹吉先雖滿頭花髮,卻如年輕人一樣,寫博客記錄戰爭經歷。他最懷念當年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一直細心保存著他們的地址,想盡辦法打探戰友的音訊下落。老人還有一個更大心願,就是回到那片曾經戰鬥過的土地,憑弔長埋異邦的戰友們。■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琳、高麗丹 北京報道

 在北京石榴莊附近的一座陳舊的老房子裡,記者見到尹吉先老人。

 「我是1950年11月跟隨27軍入朝作戰的,當時才18歲。」當初以為出國作戰,打個仗就回來了。沒想到,這一去就五年,直到1955年10月才回國,「總算活著回來了,好多戰友都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如今年屆耄耋的老人清楚記得,1953年7月15日晚,志願軍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陣地實施進攻作戰,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了。由於炮彈已打完,當時在24軍一炮團任觀測員的尹吉先,應班長命令回到2公里外的陣地取食物,同時了解下一步行動部署。

外出還活著,返回就死了

 當尹吉先辦妥一切打算折返觀測所時,卻被連長告知,觀測所被敵機炸彈炸塌,他們班的人全被埋在裡面。「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一下子愣住了,感覺從頭涼到腳。早晨起來還活蹦亂跳的人,晚上就沒了,要不是班長讓我回營地取吃的,我也就跟他們一起走了(犧牲)。」

 每當憶起當年戰友,老人眼眶不禁泛起淚光,他又記起另一名戰友劉玉堂:「入冬的漢江水冰冷刺骨,我和劉玉堂光著身子、手挽著手過河。在通過河中央時敵機突然出現,並向部隊瘋狂掃射,我只聽身旁的劉玉堂『啊』的一聲就沒入水中。我拚命抓著他,試了半天沒成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從我身邊漸漸漂遠。」

記下戰友地址 只為報噩耗

 「從那之後,我都會把戰友的名字、家庭地址一一記錄下來,誰犧牲了,好給家裡報個信。」說著說著,老人翻開一本60多年的日記本,上面一排排鋼筆字,工工整整地記錄著一個個曾經年輕且鮮活的姓名。多年來,他一直打探著戰友的音訊,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問個好,見個面,後來,他在一名山東志願者幫助下,終於根據地址線索找到第一名失聯戰友姜維禮。

 「我們所在的團,只有我跟姜維禮活著從朝鮮戰場回來。」老人一邊用手指反覆摩挲著上面的名字,一邊喃喃自語,似乎希望在有生之年一一找到這些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停戰協定簽署後,尹吉先參加了戰場清理工作,親手為犧牲的戰友穿上軍服下葬。離開朝鮮前,他曾在刻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永垂不朽」的墓碑前發誓:「你們安息吧,我有時間來看你們,我永遠忘不了你們。」近幾年,老人開始趕上時髦,養成寫博客的習慣,用殘廢的右手(食指傷殘)中指一個個字的敲打鍵盤,記錄抗美援朝的回憶和評論。這位八十一歲的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回到那片曾經戰鬥過的土地,憑弔那些曾並肩戰鬥、但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戰友們。

相關新聞
張高麗:希望香港文匯報越辦越好 (圖)
三罪公訴薄熙來 (圖)
央媒:法治沒有特區 反腐沒有例外 (圖)
濟南中院副院長料任審判長 (圖)
中國軍機穿島鏈 國防部:合法有權 (圖)
中國預警機首次飛越第一島鏈 (圖)
中國陸空軍明赴俄聯合軍演
日「航母」8月下水 戰力匹敵遼寧艦 (圖)
安倍訪菲 欲建「日菲軸心」 (圖)
鳩山:理解華促歸還釣島
公明黨組團9月訪華
紀念抗美援朝勝利60周年(三之二)緬懷 (圖)
傾盡餘生 打探戰友音訊 (圖)
沒有戰友付出,和平不能到來 (圖)
抗美援朝五大戰役
「最殘酷的非敵人,是艱苦環境」 (圖)
李源潮晤金正恩 轉達習近平口信 (圖)
胡春華:讓吹牛皮玩花活官員沒市場 (圖)
李炳軍擬任江西副省長 (圖)
韓亞空難3女生 骨灰明回家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